每日经济新闻

    轨道交通迈入新黄金期 产业生态圈将成加速器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9-29 02:38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文多    

    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文多

    飞速发展的轨道交通事业可以说是中国速度的一个“缩影”。在产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10年后,未来将如何继续提速?9月28日上午,“创新中国·产业生态圈的成都实践”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在成都市新都区召开。会上,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等大咖纷纷发表主题演讲,并就产业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倡议共建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

    在28日举行的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李国勇等行业大咖做了主题演讲。他们的演讲,既对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既往发展给予了高度赞扬,亦对行业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过去十年,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最快的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国勇在会上披露,目前共30个城市建成了运营轨道,里程共计4152公里,其中地铁里程3168公里,占比76%。

    全国政协常委、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则提到,多年以来,我国仅高铁年投入就达到8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年投入达到1500亿元。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版),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将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大城市,形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格局。李毅中认为,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的“国家名片”,并伴随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

    在看到目前地方政府发展轨道交通事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建设资金来源也越来越多后,李国勇则建议道:“我国现在已经是轨道交通的大国,各地的情况大不相同,尤其是西部地区地形更加复杂,应该有各自的发展模式,应该允许大胆试点。”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完善需要各界的共同探索,而产业生态圈则是可行的方式。

    “要形成共生共荣、协同演化的产业生态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提到产业生态圈时表示,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将越来越高,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可以支撑城市发展,也能全面提升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活力。

    黄群慧还就培养轨道交通生态圈创新能力,提出了四大建议:一是修补制造业创新链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构建创新网络;三是改善中小企业创新的生态位,提高中小企业制造创新能力;四是加强各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

    峰会最后,与会嘉宾代表共同发布了题为《共建产业生态圈 引领轨道交通新发展》的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倡议:各方携手努力,共建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为提升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样本新都剑指千亿产业集群

    此次峰会选址成都市新都区召开,与成都良好的轨交发展环境及新都区的产业基础密不可分,而会上提到的轨道交通生态圈,则是新都区正着力打造的项目之一。

    当前,成都正努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也将轨道交通产业作为五大突出发展产业之一,并将成都打造为“世界轨道交通之都”。而在成都当地的新都区,一个庞大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正呼之欲出。该区欲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形成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而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则成为了新都区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落脚点,以中车成都公司为龙头,瞄准主流制式和新制式市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城际动车组、地铁、有轨电车制造和检修,新能源动力及工程化研发制造以及维保等业务。

    关于新都在轨道交通产业的谋篇布局,新都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新都将聚焦产业链、创新链、高端环节和关键领域,实施大产能、大比分、大驱动等轨道产业生态圈事业,于2025年实现500亿元产值规模,未来则是千亿级规模。

    (实习生俞瑶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打造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受行业追捧 成都新都区昨日签约总额超百亿

    下一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让列车时速跑出2000公里 技术上可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