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西安市属国企开启混改大幕  绿地控股拟10.7亿入股西安建工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9-29 15:47

    国企改革大幕徐徐拉开,西安市也加入进来。9月28日晚间,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拟投资10.7亿元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收购西安建工66%的股权并实现控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绿地控股于2015年取得了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70%的股权;2016年,绿地控股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方式持有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55%股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琦蕊 实习记者 沙一舟    

    每经记者 李琦蕊 实习记者 沙一舟 每经实习编辑 任芷霓

    国企改革进行多年后,西安市属国企也拉开了混改大幕。

    近日,媒体报道称,西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建工),将于近日完成与绿地控股(600606,SH)的战略重组。据了解,西安建工是陕西第一个“双特级”资质的国有独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如今将成为西安市第一家全面混改的市属大型国企。西安市国资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混改后,绿地控股将持有西安建工66%股权,对该公司实现控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参与西安建工混改之前,绿地控股就曾参与贵州建工和江苏省建的混改,布局“大基建”板块千亿级产业。绿地控股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混改结束后,西安建工仍将由原来的团队运营。

    绿地拟控股西安建工

    9月28日,中国江苏网发布新闻称,9月26日,绿地控股与西安市国资委就投资控股西安建工签署协议,正式参与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绿地控股拟投资10.7亿元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西安建工66%的股权并实现控股。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西安市国资委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绿地入股后,占比的确将达到66%。而绿地控股证券部工作人员亦表示,“我们的确会参与西安建工混改。”

    西安建工官网集团简介中提到,绿地控股将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各项工作,目标是三年内将西安建工发展为西北地区最具规模和竞争力的综合性建筑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西安建工集团是于2009年6月组建成立的西安市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也是西北地区第一家获得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的建设企业,2016年末企业资产规模达160.67亿元,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3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下,除了西安建工这家陕西首个具有“双特级”资质的国有独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陕西其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也逐渐展开。

    能源集团、有色集团、金控集团、粮农集团4户企业国有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方案获批复,能源集团已经初步搭建起提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核心能力的“2+N”制度体系;中陕核陕西华浩轩科技公司等6户企业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首批4户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方案已全部批复,陕煤新型能源公司115名员工持股9.76%,标志着本轮国企改革陕西首个员工持股国有企业诞生。 

    多次参与“大基建”板块国企混改

    对于本次参与西安建工混改一事,上述绿地控股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基建本身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板块,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讲,基建板块有好的企业,我们还是会做收购兼并,这样可以提升我们大基建板块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此前中国江苏网报道的西安建工之后计划实施经营团队股权激励,最终形成绿地集团、西安市国资委、经营团队三元股权结构一事,该工作人员称,“我们自身还有很多下属企业,都有员工持股,这样对经营工作的激励是比较强的。所以(西安建工混改完成后)是不排除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绿地控股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房地产、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的协同发展战略。而大基建,是除房地产板块外,绿地控股布局较为成熟的板块。

    此前,绿地控股就曾通过增资的方式参与两家基建领域国企的混改。根据绿地控股公告,2015年,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取得其70%的股权;2016年,绿地控股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方式持有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55%股权。 

    对于此次收购完成后的规划,上述工作人员称,“(类似的混改后)我们一般会成为控股股东,西安建工将会纳入我们的管理体系中。但和我们之前进入的贵州建工和江苏省建一样,还是原有的班子独立经营,只是总部会根据整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它进行管理,我们将来不排除会派财务之类的管理人员过去。”

    上述绿地控股人员称,混改是绿地控股的一个重点方向,如果有合适的企业,跟公司的战略发展符合,公司都会考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银监会:发展消费贷应防止居民杠杆过快上升 不能助长泡沫

    下一篇

    中国最高检察机关10月1日起全面运行新司法办案机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