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 也要不断推进业务、产品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9-28 11:51

    郭田勇认为,中小型银行跟大行相比,去争夺大城市的业务是力不从心的。从金融趋势上来看,中国金融服务的短板也是它的发展空间,其实是在地市级以下或者是县市市场,城商行或者是农商行要对这块市场高度重视。

    每经编辑 姚祥云

    9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中国商业银行价值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以价值经营为主题,聚焦中小银行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路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银行业"回归本源"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简约透明,恐怕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三个词,一个是强化监管,还有市场导向和结构优化--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四句话,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回归本源讲的是切实服务实体性经济,但是仍然要以市场为导向,要鼓励创新,要鼓励竞争。竞争中出问题怎么办?依靠强化监管的方式来防控系统性风险,维持金融业的稳定。面向未来的发展,各类中小银行、农商行、城商行还是要紧紧抓住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不断推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来提高自身的运营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活动,论坛的名字起得很好,中小银行价值论坛,中小银行的确是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创造价值的能力能不能长期可持续的存在,或者说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强,的确还是有疑问的。我们也看到,最近几年,整个银行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最坏的日子可能还没有到来,从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来看,现在面临很大的考验。

    我想从几方面阐释一下中小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一,我想简单围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辨析一下,思辨才能使我们坚定自己的方向和信心。我们思辨的是什么问题?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业要回归本源,什么是回归本源?有一些文章表示,要简约化、透明化,才能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不要搞花里胡哨的创新。回归本源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内容?要辨析一下。

    我们现在的银行是商业银行,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国有专业银行,我们以盈利最大化、给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经营目标。要透明、要简约,不要搞复杂的创新,这个提法到底成立不成立?是有疑问的。你是商业银行,要对各种资本开放。各类民间资本开始进入银行业,大家要进行竞争,竞争的结果肯定是这个业务一定很难简约下去了,这是一条悖论。

    我们站在高大上的观点上来看,包括刚才讲的合规比挣钱更重要,这个说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都不挣钱了,你还享受到合规吗?合规恐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中央讲回归本源并不是说你一定要简约透明,恐怕不是这个意思。还有三个词,一个是强化监管,还有市场导向和结构优化--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四句话,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回归本源讲的是切实服务实体性经济,但是仍然要以市场为导向,要鼓励创新,要鼓励竞争。竞争中出问题怎么办?依靠强化监管的方式来防控系统性风险,维持金融业的稳定。

    面向未来的发展,各类中小银行、农商行、城商行还是要紧紧抓住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不断推动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来提高自身的运营水平。

    创新肯定是要有重点的,业务发展也是要有重点的,我们的重点放在哪儿?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要研究银行的发展趋势,我们一定要看到整个的增长趋势未来是怎么样的。现在有一些业内的专家讨论,存在新周期,我们先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已经从过去依靠高投入、高出口所谓的外延性的增长方式不断地进行转换,从GDP的构成来看,有两个数字很亮丽,一个是消费在构成中的比例不断提升,现在已经占到了76%,另外一个是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占比也在不断上涨,现在已超过50%。这两个数字向大家昭示了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我们以后若继续依靠投资重化工性的企业去拉动经济,它还是有动力的,但是动力是不断衰弱的。

    我们在公司业务上,重要的投资项目中,高科技类的企业不断兴起,在公司业务上一定要朝着轻型化、投行化的方向转变。我们有两方面的解释,第一,轻型化和投行化的业务,工具和产品更多,我通过创新,更多的产品和工具能够为企业服务,发债或者设计一些金融产品,针对不同的企业衡量,能配置各种类型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是单调的发债,我的服务能力会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可能我这种资本的消耗也会不断减少。现在中小银行的资本压力普遍非常大,按照传统方式走,资金的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公司进行业务调整,资金的压力也会慢慢的降低。从零售端,一定要线上线下相结合,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模式可以搞,也要继续搞,我们通过社区银行、社区金融的方式,一样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更好地来增强客户的黏性,线下这条道路也要搞,特别是对于中小型银行,跟大行相比,去争夺大城市的业务,我们是力不从心的。刚才的嘉宾讲了,三到五线城市,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农村包围城市。从金融趋势上来看,中国金融服务的短板也是它的发展空间,其实是在地市级以下或者是县市市场,城商行或者是农商行要对这块市场高度重视。

    第二,可以积极争取多种资源,我同意一些中小银行搞金融资源,搞消费金融机构,有了这样一些机构以后,可以跟传统的银行业务形成互动,提高综合应用服务能力,这块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点,从中小银行未来发展来看,给它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监管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经济下行时期,中小银行的风险偏好也在降低,但跟国有大行相比,中小银行放贷业务的积极性非常强。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监管,审慎监管。我们知道宏观审慎监管这个词,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提出来,主要是对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倒了以后,对整个社会的冲击非常大。因此,前置性对它采取各方面的指标,给它更高的监管标准,保证它不出问题。

    而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我们本来有一个假设,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破产退出制度,我们之所以搞这些东西,有一个基本前提和假设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一旦出问题之后,把存款人的钱该赔的赔,你该倒闭就倒闭。一些大行,比如工农中建不能倒,保险公司赔不起,系统性和重要性要单独纳入到宏观审慎监管方向中。

    我想说什么呢?对于中小银行,既然假设它出问题不会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为什么一定要在宏观审慎的指标里把它捆绑的那么严呢?我个人认为,未来还是要把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真正地分开,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一些中小商业银行达不到宏观审慎的范畴里,已经有了保险,就放手让他干,干好了可以快速发展,干不好有这一套体系保障。

    政策环境能够进行优化和改善的话,我相信中小银行的发展形成更大的空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巡视员李国勇 :轨道交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

    下一篇

    国资委彭华岗:第三批混改试点企业不久后推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