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夜读|人缘差的悲剧,从不等人把话说完开始

    谈心社 2017-09-24 22:08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谈心社(ID:txs163)

    你一定有这种,几个好朋友一起聊天,你的故事正说到剧情转折点,突然被人打岔,再也没法继续原来的话题。

    家人七嘴八舌谈论你对未来应该有的规划,你的一句“我是这么想的,我喜欢……”话音未落,家人此起彼伏的声音早已把你淹没。

    还有这样莫名其妙就把到手的一辈子弄丢的……

    在近期的《爸爸去哪儿》中,脾气火爆的陈小春忍受不了儿子Jasper动作慢,大声喝令自说自话、摇头晃脑的儿子。

    Jasper问爸爸能不能停止愤怒状态,陈小春才意识到自己的言行过于激动。

    戏剧化的一幕显示了小孩子的冷静,也让我们看到了缺乏有效沟通的亲子关系,有多容易走到爆炸的边缘。

    每一次不合时宜的不吐不快背后,都有一颗万般无奈,却无从消解的心。

    急于说,懒得听,错过美好,造成误解。不等别人把话说完,有时比不会说话更让人心寒。

    等人把话说完,是一种素养,是做人的分寸。

    听人把话说完是一种素养,是交流中最基本的尊重

    在相亲节目中因心直口快而为人熟知的乐嘉,在另一档谈话节目中,作为主持人,却经常打断嘉宾的发言,惹得观众不满。

    香港作家梁文道在《人人都在说话,却听不见别人的声音》一文中说:“就我的个人观察和体会,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成功的清谈节目,靠的是参与者的‘耳才’,而非口才。”

    一位优秀的主持人,既要掌握得了节目的节奏,又不能喧宾夺主,还得尊重嘉宾的存在。听起来着实不易。可仔细想来,我们在生活中的谈话,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能力?

    聊得起兴,就想把自己的观点全盘托出,等不及对面的人提出疑问,甚至是随声附和。

    可沟通本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需要为对方留有发声的余地。

    北大心理学博士生李松蔚认为,倾听意味着情感的分享,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进入别人的世界。

    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加拿大注明乡村歌手卡罗尔在一次飞行经历中,被航空公司摔坏了心爱的吉他。

    他找到负责部门,却没人愿意听他的投诉。

    爱琴如命的卡罗尔在无奈又愤怒的情绪下,创作了一首《美联航弄坏了我挚爱的吉他》传至网络,短短两周,这首歌的点击量超过了500万,随之而来的,是美联航跌至10%的惨淡股票,和高达1.8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这就是不听人把话说完的残酷代价。

    卡罗尔最后说出了这样的投诉原因:“其实,我只想美联航能有一个人站出来倾听我的不满,承认他们做错了,跟我说一声‘对不起’,仅此而已。可是他们没有这样做。”

    无法平视的谈话对象,不再会被定义好或不好,而是成了永远不值得对话的那一个。

    没有耐心听人把话说完,可能是各种心理作祟

    有时随口的一句牢骚,还没说完,就有人插话说“你那个算什么呀,我曾经……”。

    如鲠在喉,觉得自己矫情,好像不是;觉得委屈,好像也不至于,总之就是心里难受。

    北大心理学博士肖震宇认为,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在青少年所必须经历的“自我中心阶段”,每个人都在观察自己内心的表演,认为自己的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自我中心化的说话方式成了他们的一种自我防御与保护机制。

    那些爱打断他人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完成心理从青春期的自我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不能体会他人的感受,从对方的角度出发。

    而相对于陌生人来说,我们往往对亲人更缺少耐心,这也是造成沟通上的隔阂的原因。

    时常听见这样的事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和父母吵个不停,家长埋怨孩子不懂事儿,孩子不喜欢家长什么都管。一个愿打,一个不愿挨。

    共青团湖南省委曾经做过一份关于《困惑青少年成长辩护》的调查,调查中分析了上万个青少年的困惑行为。结果显示,家庭的教育不足是导致青少年困惑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的不足则多为沟通障碍。

    家长们生怕孩子走了弯路,不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孩子觉得父母老套沉闷,走不进他们的世界。

    没听完的真心话,倒成了家庭交战的罪魁祸首。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时候对方传递了令人不爽的信息,所以人本能地想结束这段交流的过程,再或者是,家人的过度关心让我们觉得心里的私人领地受到了侵害,我们不喜欢话语权被他人占据,稍有苗头,就要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我们以为的“应该”只不过是在我们的理解范围内所做出的判断。短暂的交谈,不过就是浩瀚星河中划过的流星,我们没办法用自己的话语照亮别人的一整片天空;同样地,自己的光芒,也不足以让我们看清他人的那一方领域。

    古德曼定理认为,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最能说。善于倾听才是智慧。

    听人把话说完,也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合理释放,需要技巧,需要磨炼。

    所以说,保持并善于运用这样的智慧,是一种技巧。换言之,需要培养一颗同理心,也就是共情的本领。

    这不是世故和圆滑,而是从交流本真的目的出发:碰撞灵魂,观照内心。

    不等对方把话说完,会消耗别人对你的好感

    《中国诗词大会》让武亦姝一举成名,但其中的另一位选手张淼淼却因为无礼貌地插话引起网友的批评,甚至还因此被扒出个人资料。

    在那一期节目的“飞花令”环节中,张淼淼回答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可后面的选手因为紧张也脱口而出了这一句。

    张淼淼随即递去一个不屑的白眼,并突然插话打断对方说:“我说过了。”

    网友们看到这一幕,纷纷痛斥张淼淼“没有礼貌,没有教养”。

    即使有过人的才华,也无法粉饰张淼淼的粗鲁行为。舞台上的她妆容精致、裙摆飘逸、才思敏捷,但依然让人喜欢不起来。

    因为她忘记了最基本的素养——等别人把话说完。

    张淼淼只是在参加一个比赛,凭借实力她可以战胜选手。

    但如果是在生活中,无礼地打断别人的话,必然会引起周围人的反感。

    这种人可能得罪最好的朋友,可能影响身处的团队,甚至无法被真正地接纳和认同。

    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可能会摧毁一段亲密关系

    比粗暴地打断对方说话更令人不能忍受的是,直接拒绝听对方说话。

    而屏蔽对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挂电话。很多情侣始于打电话,终于挂电话。

    两个人热恋时如胶似漆,见不到面就夜夜煲“电话粥”;相处久了发生矛盾时在电话里争吵,她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挂掉了电话。

    听筒里兀自传来一串急促的“嘀嘀”声,那一刻,她杀了他的心都有。

    知乎上有个网友提问:“容忍不了男朋友在两个人意见不合时突然挂电话,想要说的话被硬生生挡回去,每次都搞得我抓狂难过,怎么办?”

    有人留言“深有体会,所以现在分手了”,有人怒斥这种行为“极不尊重人、幼稚”,有人热心分析“挂电话,一个简单动作折射的心理是我不想和你沟通。如果是当面沟通,这样的动作等同于两人当面说话,一言不合摔门走人”。

    看似只是一个用挂电话的方式打断女生讲话的动作,实质上却是“冷暴力”的缩影。

    不等女生把话说完,说明这个男生拒绝沟通、拒绝了解女生的想法、拒绝她进入自己的世界,一段美好的恋情很可能因此结束。

    作为父母,不等孩子把话说完,习惯性压制孩子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他不敢表达自我,逐渐形成自卑、怯弱的性格;

    作为朋友,不等对方把话说完,中途粗暴而无礼的打断,可能会导致对方产生不满的情绪,甚至使友谊出现裂痕;

    作为老板,不等员工把话说完,缺乏耐心了解事实真相,可能会导致员工感到不被理解和尊重,挫伤工作积极性。

    学会倾听对方的心声,才能更有效地沟通

    “我要给被访者一种很宽松很真实、没有被侵犯的氛围”,鲁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一档家喻户晓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鲁豫与每一期邀请来的嘉宾都能非常通畅、和谐地沟通,让他们面向观众打开心扉,讲出自己的人生经历。

    这是因为鲁豫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她从不无礼地打断嘉宾的讲话,总是耐心地、专注地听他们说完,再不失时机地进行自己的提问。

    在鲁豫倾听的过程中,嘉宾感到被尊重、被关注,激发了更多谈话的欲望。

    如何倾听别人,是沟通技巧里重要的一课。

    一名心理咨询师讲过这么一个小故事:

    那一天他遇上一个病人歇斯底里地说:“为什么你就不能直接告诉我解决办法?”

    他可以马上为自己辩护:“因为本来就不存在一个解决办法。”

    可以彬彬有礼地道歉:“对不起,让你失望了。”

    也可以直接反击:“你为什么总是执着于想要一个解决办法?”

    还可以一本正经地解释:“你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不太对,它的作用其实是……”

    但最后他只是“嗯”了一声,他要倾听这个病人,倾听她的失望、焦虑、愤怒。

    她怒气冲冲地捶着沙发,根本不看他。捶着捶着,眼泪掉下来。

    正在讲话被人无礼又无情打断,就好像吃鱼的时候突然被鱼刺卡在喉管,痛得说不出。

    这位心理咨询师深谙这种“禁言之痛”,所以选择耐心地倾听,给病人充分释放情绪的空间。

    其实,掌握了以下几个积极倾听的小方法,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1、谈话中注意捕捉对方情绪和态度,并承认对方的感受,让对方真切感觉到自己的讲话内容时刻被你关注。

    2、使用肢体语言和专注的眼神不时地回应讲话的一方,比如点头、微笑等,这样会让对方更有说下去的动力。

    3、当对方的感受或意见与你相左时,不要急于反驳或直接否定。学会尊重并接纳对方的立场,不妄加评论,也不强加自己的观点于对方。

    4、对方谈及某事情绪异常激动、愤怒或者尴尬时,你应该适时地引到其他话题上,避免谈话陷入困境,等他平复了心情之后再考虑要不要继续原先的谈话。

    有一次,周杰伦在现场录制《最强大脑》,正认真听着来宾发表意见。

    这时,节目组突然放出一首他的歌曲,粗暴地打断了嘉宾的讲话。

    一向谦和有礼的周杰伦见此情景,当场为嘉宾打抱不平,怒斥道:“你们制作单位真的很莫名其妙,人家来宾在说话,你们放我的音乐,这个有没有礼貌啊?”

    杰伦不仅会倾听音乐,更会倾听人心。

    正如柴静曾说:“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如果你不会倾听,你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别人的世界,你永远被囚禁在自我的牢笼之中。

    等人把话说完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善意,而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则是一场修行。

    说话前需要三思,因为嘴连着心,语言可以是最冰冷的刀戟,戳伤别人。

    做事前更需要三思,越激动,越需要克制,否则事态的发展很可能超出预期,反噬自己。

    有句话叫:“人要学会爱自己。”

    许多人错误理解了这句话,把“爱自己”当成了自私的借口,造成伤害和损失后,又若无其事地走开。

    其实,真正的自爱,在于每时每刻都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它不仅会影响你,也会影响到别人。

    本文转自公众号 谈心社(txs163),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我们为你一个提供聚集地,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们倡导年轻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生活。

    上一篇

    大宗交易频现高折价,达18%都不算啥,这是机会还是坑?

    下一篇

    伊朗宣布停止飞往伊拉克库区的所有航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