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参加首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金属板材工业展览会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要做起来,钢铁产能“走出去”是一个大趋势,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供应链落地。
每经编辑 彭斐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赵桥
在钢铁行业复苏期,过亿吨的出口量显然不容忽略。不过,随着贸易摩擦的增多,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格局,有必要重新审视。
9月18日,在参加首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金属板材工业展览会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当前的钢铁对外贸易,正由直接出口向间接出口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蔡进所指的间接出口,并不是绕道某一个国家,而是钢材经过加工后,以机电产品、机械等成品形式对外出口。
蔡进在展会现场做演讲 每经记者 彭斐 摄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出口总值的57.1%。其中,机械设备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4.9%。
与此同时,钢材直接出口数据却在下降。海关数据显示,8月我国出口钢材652万吨,较上月减少44万吨;1~8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447万吨,同比下降28.5%。
在兰格钢铁网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看来,钢材出口量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钢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造成出口钢材的价格竞争力有所削弱。
不过,王国清也表示,贸易摩擦的频发对钢铁出口产生较大抑制作用,而在2016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就出现了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
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监测数据,2016年1~12月,我国钢铁出口产品遭遇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4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案件32起,反补贴案件9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与2015年相比,国家数量增加6个;案件数量上升了29.7%。
不过,对刚有起色的我国钢铁行业来说,钢材的出口,不可能因贸易摩擦而放弃。而事实上,国内过剩的钢铁产能,在国外却可能成为抢手货。
来自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钢材消费与分析预测显示,从市场规模来看,2015年31个国家的市场需求量是2.56亿吨。该预测同时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和国家将是钢材需求增长主力,预计到2020年,这31个国家的钢材需求量将达到2.95亿吨。
此外,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贸易保护措施盛行,但在2016年全球钢材国际贸易量仍创造了历史新高4.73亿吨。
对各国PMI都有研究的蔡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要做起来,钢铁产能“走出去”是一个大趋势,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供应链落地。
在蔡进看来,“一带一路”的供应链不是竞争的,而落地的关键,在于整合、优化资源,目标是与当地的经济、贸易、社会协同。
一位业内人士亦向记者表示,钢铁产能国际化是一个趋势,在国外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建厂,显然要比纯粹出口更能获利。
事实上,对于产能国际化,国内钢铁企业也早有尝试。拥有世界第二大钢铁产能的河钢集团,于2014年9月即启动在南非的500万吨钢铁项目建设,而包括首钢、鞍钢等众多钢企也纷纷到海外建厂投资。
在金联创市场分析师弭澎琦看来,海外建厂要面临政治、法律、劳工、环保等风险,但收购现有钢厂,则能回避这些问题,无疑也成为钢铁产能国际化新的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4月,河钢集团出资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成立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已经连亏7年的这家钢厂,于2016年12月实现了全面盈利。
在蔡进看来,随着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的增长阶段,钢铁经营环境及行业大势发生转变,必须用全球的视野考量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格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