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共享单车的快速扩张在多个城市遭遇“急刹车”。在无序停放等一系列难题的困扰下,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福州、郑州、南京等多个城市相继宣布暂停新增共享单车新车投放。
根据交通部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超过1600万辆。此前,传统自行车生产厂商纷纷与共享单车平台合作,分得了一杯羹,这段时间也被舆论形容为两者的“蜜月期”。而随着出台“禁投令”的城市越来越多,共享单车大规模扩张难再延续,两者“蜜月期”临近终结。
市场已被共享单车改变,新的合作方式又前景不明,“禁投令”到底会对传统自行车生产厂商造成多大影响?它们的未来到底谁说了算?《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2016年,国内共享单车兴起。随着需求量的增大,一年内,三大老牌自行车厂纷纷与共享单车达成了合作:2016年天津飞鸽自行车厂率先与ofo小黄车展开合作;同年7月,优拜单车与上海永久自行车厂达成合作;2017年5月,凤凰自行车厂与ofo正式宣布战略合作。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有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量,内销在2500万辆左右,而仅ofo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2017年一年的订单所带来的产能就将超过2500万辆。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市场,没有厂家愿意让它轻易溜走。
2017年,飞鸽自行车厂接到来自ofo的订单达到了500万辆;5月,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与ofo合作的当月,接手了一笔500万辆的采购订单,这一数量是凤凰2016年产能的1.6倍。
“不可否认,共享单车兴起给上游生产企业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位自行车生产企业的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不少企业把共享单车巨大的需求量当做一次“挣快钱”的机会。
共享带来的红利给企业营收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受益于共享单车的订单,自行车零部件巨头信隆健康今年上半年3101万元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70%;上海凤凰,其今年上半年营收7.98亿元,涨幅达1.79倍,300万台单车的总产量中有43%来自ofo。
共享单车给传统自行车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冲击了传统销售市场。
“去年刚花1000多元买了一辆国产自行车。没骑几天,共享单车就火起来了。这钱算是白花了。”北京市民吴前购买的自行车停放在小区车棚,已经半年多没动过了。现在,他出门都骑共享单车,“随骑随停很方便”。
在北京等共享单车密集投放的城市里,马路上行驶的共享单车已经远远多于家用自行车。共享火了,卖车的却尴尬了。来自北京自行车与电动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北京市有一半的自行车门店关停,自行车市场销量下滑已经超过了50%。其中,千元以下的自行车销售受影响最大。
“共享单车主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成本相对较低,与低端的、价格便宜的家用自行车重叠较多。”飞鸽自行车市场部总监黄硕向《工人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共享单车的冲击下,那些没有和共享平台合作的自行车生产商受到的影响最大。以知名自行车企业捷安特为例,其控股公司巨人工业去年营收比前年下滑了5.5%。该企业财报显示,共享单车的火爆对市场销量影响巨大,国内需求同比下滑20%。
既有甜头可尝,又感到很受伤。有业内人士把目前自行车生产厂商与共享单车平台的关系形容为“骑虎难下”。在“禁投令”下,这种关系对传统生产厂商而言,更显微妙。
此前,凤凰与ofo合作生产定制500万辆单车刚准备投入市场,便遭遇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等五个城市不约而同推出“禁投令”。这500万辆单车驶往何处随即成为一个悬念。
投放“急刹车”,压力迅速传导到了生产厂家身上。目前,天津天奥自行车公司和奥威自行车公司均表示,接到的共享单车订单量已有大幅度下降。另据媒体报道,北京一位代工组装ofo自行车的人士近期被告知,ofo在北京市场不会再大量投入单车,双方的合作暂告一段落。
然而,上游产业链却是有生产周期的,上半年为了这波热潮准备的巨大产能会否踏空?此前为了满足共享单车海量订单所扩建的产线如何安置?在这波海量生产潮中,水涨船高的配件成本、劳动力成本如何消化?这些都成了摆在生产厂商面前的难题。
“对这一点,传统自行车厂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并不代表未来超乎我们的掌握。”黄硕表示,一方面,作为“自行车王国”,中国自行车产业有着庞大的海外市场,目前这块市场受共享单车影响并不大;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聚焦在通勤市场,产品相对低端,传统生产商有着数十年的技术经验积累,目前行业大厂商正在从代步工具向运动、智能和健康类的中高档产品转型,力争占领未来行业发展的高点。
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甘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