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成都高新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和美国硅谷加速器在成都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智慧基础设施技术和系统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每经编辑 吴林静 余蕊均
卡耐基梅隆大学成都研究院将落地“中国-欧洲中心”
每经记者 吴林静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官远星
当人工智能研发高地遇见国际创新创业高地,将擦出怎样的火花?今日(9月4日)上午,卡耐基梅隆大学宣布将它在中国的首个研究院落户成都高新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成都高新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和美国硅谷加速器在成都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智慧基础设施技术和系统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
根据协议,“卡耐基梅隆-成都研究院项目”将于近期启动,成都高新区将以“一院两中心”为平台,引入卡耐基梅隆大学优质科研人才和资源,打造国际先进技术转移、全球智库交流的产业研究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服务成都高新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助推新经济蓬勃发展,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卡耐基梅隆大学成都研究院将为成都高新区带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计算机/软件及配套服务企业超过100家,3年内初步建成相关新兴产业集聚。
“一院两中心”入驻成都“中国-欧洲中心”
坐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与中国渊源颇深。近百年前,“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在这所大学博士毕业。此后,这所高校仍源源不断为中国及全球培养了诸多著名人物,从这里走出了12个图灵奖、20个诺贝尔奖、9个奥斯卡获得者。此次牵手成都,它将在成都高新区落户在中国的第一个研究院。
根据合作备忘录,“卡耐基梅隆-成都研究院项目”将于近期启动,卡耐基梅隆大学成都研究院(后称“成都研究院”)将落地“中国-欧洲中心”。作为是成都和成都高新区为强化对外交流合作打造的重要载体,“中国-欧洲中心”是中国西部与欧洲进行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如今,在启用4个月之际迎来又一重磅伙伴入驻。
成都研究院将致力于打造国际先进技术转移、全球智库交流的产业研究平台,内设联合创新中心、产业运营中心两个中心。其中,联合创新中心通过产业咨询、技术研发、行业分会、培训等内容的组合,推动业务创新、智慧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与知识支持;产业运营中心则以推动产业融合,孵化大量可复制的智慧产品和服务为主,同时做好组织、协调、评估等相关运营工作。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合创新中心不仅有集产业规划、产业需求分析、产业能力建设规划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咨询中心”,承接产业咨询的“技术开发中心”,涵盖先进技术、销售及管理方法论以及创业孵化的“培训中心”,还有呈现全产业链条核心技术与行业解决方案的“展示与交流演示中心”。
“我们将以此为平台引入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优质科研人才和资源,打造国际先进技术转移、全球智库交流的产业研究平台。”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成都研究院“一院两中心”以成都高新区与卡耐基梅隆两个团队合作为核心,整合由“政产学研金用”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并充分参与其中的运营机制,打造中美两地高端人才通力合作的科研平台。
8位诺奖得主加入 助力新经济崛起
“成都作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文化积淀深厚,加之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我们很看好这里的国际化水平和创新创业氛围。”说起与成都的合作,卡耐基梅隆大学代表表示,“我们愿意携手成都高新区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双方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力、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此次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合作,将极大提升成都高新区的科技研发能力,“打通成都高新区与国际顶尖学府的交流通道,加快汇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助推成都高新区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同时,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与美国硅谷加速器的合作,将让成都高新区企业“走出去”的步子迈得更坚定,让科技成果转化链接全球资源更加富有成效。据了解,美国硅谷加速器主要着眼于投资北美地区的初创企业,同时将硅谷地区的创新技术公司引入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发展。
按照三方协议,卡耐基梅隆大学将为成都研究院提供机制、管理、技术、人才、资金、品牌,并邀请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与研究院的业务发展。同时,还将定期开展针对产业发展与升级的专业研讨会、交流会,并形成成果对外发布。
作为成都创新创业的主阵地,高新区正通过构建新经济人才招引培育体系,培养“生力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落地的“卡耐基梅隆-成都研究院项目”,汇聚了中美顶尖的科技研发资源和创新创业要素,未来三年,成都研究院将为成都高新区带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计算机/软件及配套服务企业超过100家,3年内初步建成相关新兴产业集聚。
该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将以推进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技术、培育新模式、创造新价值,全力打造新经济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力争到2020年,新经济领域产值达到1700亿元,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