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物流“水陆铁空”一路畅通不是梦。
今日(8月31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了解到,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运营平台公司已正式挂牌成立。
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立杰表示,“1+1”平台公司将在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打通物流新通道、建设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标准化体系上进一步发力。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鄢银蝉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编辑 宋思艰
备受瞩目的中新重庆项目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8月31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在重庆举行第三次会议,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共同为中新重庆项目“1+1”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运营平台公司进行了揭牌。
“所谓‘1+1”是指一个轻资产公司和一个重资产公司两个平台并行。”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立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轻资产公司更加注重提升重庆的物流软环境,包括交通物流领域项目咨询策划、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腹地及周边货源组织等;重资产公司则侧重于国际多式联运相关的物流装备、仓储作业、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管理。
据了解,轻资产公司注册成本为1亿元人民币,新方由太平船务、PSA、嘉里物流、叶水福组成财团,股比为51%;中方则由两江集团、港务集团、交运集团、西部物流、机场集团、民生轮船组成财团,股比为49%。
重资产公司的注册成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新方股东与轻资产公司一致,持股比例为45%,中方由两江集团、港务集团、交运集团共同持股55%。
“两个公司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相辅相成。这个项目可以充分发挥重庆铁、公、水、空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以及新加坡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着力破解西部地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衔接不足,集疏运不畅,缺乏多式联运专用站场和载运机具,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杨立杰说。
事实上,上述合作模式早在今年年初就已被中新重庆项目相关方确定,甚至包括中方、新方所组成财团在两个公司各自股份占比等细节均已约定。
2016年,重庆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国际物流枢纽这一目标。此次成立的两个公司,将可能成为该目标背后的重要推手。
据两江新区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中新(重庆)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去年也提出了要依托重庆在“空铁公水”多式联运的独特地理位置,汇编重庆物流发展总蓝图规划。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成立的两个公司的主要目的也在于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标准化建设。
杨立杰表示,多式联运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探索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推进“一单制”的全程无缝运输服务;二是建立多式联运服务规则,加强铁、公、水、空运输方式在一体化组织中的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制度对接和统一规范;三是建立多式联运信息系统,整合货源、运输、单据、金融等全方位信息服务;四是建立智能转运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多式联运换装转运的自动化水平。
在杨立杰看来,这一体系能简化托运、制单、结算手续,节省人力、物力、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充分发挥出重庆通江达海连欧亚的节点作用,未来两年就会看到明显的成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新(重庆)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对两个公司在多式联运体系中的具体运作效果也有一定预判。
比如“轻资产”公司的理想效果在于增加通过重庆中转的增量货源,然后根据货物目的地,匹配出高效的多式联运通道,降低物流成本,缓和中西部地区依靠政府补贴产生的恶性竞争。
在此模式下,由重庆发往美国的货物,可能不需要再从长江水道经上海转至美国。除了渝新欧班列,出口到欧洲的货物或可南向经北部湾出海,到新加坡中转集拼等。最终形成北向有渝新欧,南向有北部湾,东西由长江经济带贯穿,形成了区域物流运输东南西北的“通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