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六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他五家均已同时登陆A、H股市场,唯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姗姗来迟。
邮储银行“出发”虽晚,冲刺速度可不慢。距离去年登陆港股尚不足一年,邮储银行又于今年8月29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建议A股发行》,称在成功实现H股上市后,进一步拟定了A股发行的相关方案。
公告显示,邮储银行拟申请在A股发行数量不超过5,172,164,200股(即51.72亿股,折合不超过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6%)新股,且不包括根据超额配售权可能发行的任何股份,每股面值1元,拟上市地点为上交所。
公告表示,目前邮储银行申请A股上市的议案已经获得董事会会议通过,将提请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2017年第二次内资股类别股东大会及2017年第二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及证监会审议批准。
前后距离不足一年,邮储银行缘何“步履匆匆”,迫切追寻A股上市?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原因可能有三:
事实上,不只是邮储银行一家“港漂”银行谋划“A+H”模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香港上市的23家内地银行中,除“工农建交中”五大行以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共计7家已实现“A+H”模式的银行外,几乎所有银行都正式或非正式地表示过回归A股的意向,其中至少有9家银行已先后披露A股发行计划。而目前,包括徽商银行、郑州银行、哈尔滨银行、青岛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家更是已进入首发排队名单。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与港股市场相比,银行股在A股的估值相对较高,融资成本相对更低,A股才是内地银行股的最终上市目标。邮储银行此前绕道港股是因为A股市场政策和环境以及监管层态度都使得登陆A股较为困难。此外,A股上市的排队时间长,邮储银行先在速度较快、要求不那么严格港股上市,也是不想浪费等待的时间。
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邮储银行监事郭田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大型商业银行基本都会在A股上市,邮储银行拟回A股实属平常。
除少数银行股外,“港漂”银行股几乎都难逃破发与价值长期被低估的“魔咒”,邮储银行也一样。
2016年9月,头顶2016年全球最大IPO光环的邮储银行,在股价稳定期结束后持续跌破发行价。此后,在发行价下徘徊成为邮储银行的常态。
今年以来,虽然港股内资银行也略有起色,一季度均有上涨,但整体看,还是有不少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处于破发状态。
而与这些港股内资银行的尴尬遭遇相比,登陆A股的中资银行们炙手可热,备受市场追捧。不少A股市场银行股一挂牌就迎来连续涨停,股价普遍翻倍,而一些次新银行股,如江阴银行等更是几度疯涨,甚至被冠以“妖股”之称。
强烈的反差之下,邮储银行这样的“港漂”银行迫切渴望回归A股的愿望就不难理解了。
从目前邮储银行发布的中报来看,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资产规模8.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7%;存款余额7.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4%;贷款总额3.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5%;净利润265.92亿元,同比增长14.54%。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同比提升。
此外,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288.65%,不良贷款率依旧在1%以下,资产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奚君羊表示,邮储银行网点众多、且与邮政网点相结合,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都将成为邮储银行的估值优势。
重返A股,邮储银行将估值几何?
对于这个问题,邮储银行回应《国际金融报》记者称:“目前本行A股IPO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有关A股IPO的进展,请持续关注本行的对外公告。”
众所周知,上市可以为企业补充资本,而这也是邮储银行拟回A股的重要原因。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指出,回A股上市的目的是为保障本行未来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并满足监管部门日益严格资本充足率要求,本行需通过A股发行进一步夯实资本实力,建立长效资本金补充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邮储银行近期发布的中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67%、8.72%和8.72%。勉强满足监管设定的资本“红线”。
而据银监会公布的二季度商业银行资本数据,2017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4%;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2%;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6%。显然,邮储银行这几大指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奚君羊表示,在资本充足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邮储银行未来的经营规模扩张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上市筹集的资本可以为邮储银行的核心资本“输血”,为邮储银行未来的规模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条件,支撑该行未来规模的发展。
此外,上市后公司可以通过增发股份进一步的融资,成为A股的上市公司不仅能够解决目前的资金来源,还为未来解决资金来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陈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