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嵘表示,新媒体时代下,以微博为例,其作为典型的公共社交应用,已成为城市形象创新宣传不可替代的平台。“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每个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甚至是小镇,都可以依托自己新媒体矩阵平台,再与其他平台相融合,构建起全新城市形象传播体系。
每经编辑|靳水平
每经记者 靳水平 每经编辑 官远星
任何一个城市的崛起,都离不开城市品牌的打造。而城市品牌的打造,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媒介的传播。
实际上,城市品牌的建设,在于城市的优势资源要素禀赋与媒介传播的有效嫁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品牌的构建,正成为大城崛起的关键命题。
8月29日,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承办的“融聚力量•成就未来”2017城市品牌传播论坛在成都举行。会上,新浪网政府旅游事业部总经理李峥嵘作为嘉宾参与会议的圆桌讨论。
那么,城市品牌在制定媒体传播策略是需要坚持哪些原则?就此,李峥嵘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专访。
城市品牌微博传播有两个特点
“在面对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趋势,一方面媒介越来越碎片化,同时互联网原住民已成长为新一代消费中间力量。所以我认为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贴着你的目标用户群体媒介接触习惯去走。”在李峥嵘看来,这是城市品牌在制定媒体传播策略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李峥嵘表示,城市品牌传播以市场和传播受众为核心,是其关键。她并表示,目前很多城市在品牌传播时有两个诟病。一是重规划,轻传播。二是重传统媒体轻新媒体。李峥嵘认为,面对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趋势,媒介越来越碎片化。
李峥嵘表示,新媒体时代下,以微博为例,其作为典型的公共社交应用,已成为城市形象创新宣传不可替代的平台。“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每个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甚至是小镇,都可以依托自己新媒体矩阵平台,再与其他平台相融合,构建起全新城市形象传播体系,这个体系最核心价值在于可以更灵活搭建自己内容营销体系、依托社交媒体构建自己的粉丝经济,弥补传统媒体无法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链接缺陷,同时覆盖更加广泛、更年轻的用户群体,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在李峥嵘看来,微博传播在城市品牌传播方面有两个鲜明特点,微博传播的主体颗粒度被极度细分,一个个体事件有可能在很短时间被极度放大,成为城市品牌里的强标签。第二个特点是参与传播的渠道改变了,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游客,既是城市居民、旅游消费体验者,同时也可能成为这个城市品牌形象的二次、多次传播者,微博的开放性、弱关系的连接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最广范围参与的可能性。
建言成都城市品牌建设
事实上,一个城市品牌的打造,不仅可以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对助力投资和吸引人才,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已提出,“要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旅游文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元素。针对成都城市品牌建设,李峥嵘表示,城市在做旅游资源规划及建设,要考虑城市基于旅游体验、服务体系是不是完整,前提要有好的基础设施和硬件的规划。
“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居民以及外地游客出行,所关注的除硬件带来的便利外,更注重是否拥有更好的服务体验。”李峥嵘说。
在李峥嵘看来,政府的职能部门跟游客的诉求能否建立起随时随地能顺畅沟通的渠道,尤为重要。同时,城市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服务的本身相匹配。
李峥嵘说,城市全域旅游从规划到营销体系来讲,应该是以用户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用市场来驱动。
“在助力城市品牌打造方面,不管是旅游规划还是旅游营销,应该让它回归到市场和用户的本质,而不是政府全面主导,去主导所有的规划和营销我们应该交回到市场和用户的手上,回到营销的本质。”李峥嵘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