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绿城中国(3900.HK)发布的2017年中期业绩显示,报告期内,其总合同销售额为595亿,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12.7亿元,增长56.2%;股东应占利润12.29亿元,同比增长103.5%。
不过,虽然销售额与净利出现较大增幅,但由于在净利润结构中,出售公司净收益和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收益占较大比重,绿城中国股价在财报公布日一度下跌11.2%,创2015年8月以来最大跌幅。对此,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曹舟南表示,“绿城中国是非常淡定的。”
曹舟南进一步认为,房地产市场正“兵临城下”,预计从2018年5月到2020年年底,将是市场最复杂、最难受的时期,“这是根本性的变革,没有质量的增长,单纯追求规模,是不可持续的。”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绿城中国的净利润构成中,出售公司净收益和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收益占较大比重,其中仅投资物业公允值收益达到2.52亿元,而绿城出售附属公司净收益更为16.25亿元,这是位于北京的一幢酒店式公寓和两幅尚未开发的地块。财报显示,绿城中国的税前利润只有26.41亿元。
知名房地产专家薛建雄认为,公司只靠固定资产升值和转让公司股权获取利润,说明盈利能力一般。另一方面,公司也可能是出于对项目和区域的前景不看好,所以提前进行股权转让,但如果地块区位、质地和未来开发均较好,在公司资金链充裕的情况下,不会选择转让地块,当然不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
不过在8月28日的答投资者问中,绿城中国执行总裁冯征坦言,这并非说其他项目是亏损的,只不过没赚那么多。为了保持三四线和一二线城市产品质量一致,所以毛利比较低,三四线约10%-20%,一二线30%-40%。
数据显示,在绿城中国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中,主要来自物业销售,同时也包括酒店运营收入、物业租金收入、项目管理收入、销售建筑材料收入、设计及装修收入等。
其中,实现物业销售收入86.65亿元,占总收入的82.9%,较2016年同期增加5.2%。而累计取得的投资项目合同销售金额则在442亿元,其中归属于集团的权益金额约为239亿元。以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的代建管理项目半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也达到153亿元。
“这就是绿城与其他内房股的不同。”曹舟南表示,绿城中国目前持有的物业如酒店、商业等,目前看来会带来负担,因而希望资产逐步做轻。
曹舟南称,未来如果有条件,会逐步出售持有物业,开发项目的毛利率满足不了基本经营需求的,也可能被出售,而这也是绿城中国的既定战略,即要提高所有项目的权益比重,合理压缩小股比项目规模。
对于房地产市场,曹舟南判断称,全国新增土地的40%-50%都将是租赁用房,未来房产销售总量预计将降低到6万亿左右。中国房地产靠土地增值的模式已经被“剪短”,没有质量增长,规模越大则企业风险可能越大。
“绿城中国在两年前就在等待这样的市场到来,团队绝对不拼地价,1k亿-1.5k亿(1000亿到1500亿)的销售额至少保持到未来两年,只要过了2020年,就可以拿出上千亿的资金进行布局。”曹舟南如是说。
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对于在建或已拿地项目,绿城中国则要求“开发短平快”,新拓展项目力争做到不沉淀资产、零库存,代建管理备受加持。
据披露,截至6月30日,绿城管理集团管控项目合计达165个,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965万平米,预计总可售金额约2801亿元。下半年布局将继续围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海南、成渝城市圈”拓展,并在扩增金融企业物业代建、城市存量代管、标准制定等业务形态创造新增长点。
此外,据介绍,“房屋4s公司”也将是绿城未来的核心业务之一,主要以房屋后期维护、翻新等业务,开拓房地产存量市场。在曹舟南看来,“未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欧、北美,都进入了存量市场,而房子的问题会很多很多。”
目前,绿城中国的净资产负债率57.9%,略有下降。曹舟南认为,房企未来资金和资源比重在降低,要转向依靠品牌、人才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