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每逢这样的日子,相比恋人的“秀恩爱”,单身青年“求脱单”的调侃都更引人关注。
随着网络时代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更加丰富和便捷,朋友圈越来越大,但是,“剩男剩女”们却在抱怨圈子小、交友难。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如何“搜索爱情”?
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诞生,到现在已经23年。这些年,中国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网罗各个年代出生的男男女女。
QQ、微信、微博等等,越来越多互联网社交方式的出现,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变,也渐渐改变着年轻人的交友方式。“网恋”成为中国年轻人寻找爱情的又一个渠道,但是,“网恋”是浪漫更多,还是“坑”更多,一直是个争议话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一名男子通过网络结识了一名“女友”,交往半年多,在“女友”各种理由的说辞下,被骗7万多元。不料,最终让他大跌眼镜的是,那名“女友”竟然是名男子。
而在重庆,媒体报道称,一男子曾因网恋被骗10000余元,民警给其立案侦查10余天后又陷另一起“网恋”,又被骗4000余元。
面对这些上当受骗的案例,有观点认为,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网恋关系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定性因素,网恋甚至容易导致年轻人对现实生活失望,影响正常人际交往。
此外,借助互联网平台,网恋男女多为天各一方、彼此相距较远的恋爱,这也就使这段关系转至线下、转向婚姻异常困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交友APP出现,从过去网聊打招呼的“在吗”,到如今流行的“约吗”,中国年轻人的交友方式在互联网上,似乎表现得越来越便捷和开放。
其实,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传统的“相亲”“牵红线”早已搬到了互联网上,专业的婚恋网站纷纷出现。
据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珍爱网前身中国交友中心在线网站成立,标志中国网络婚恋行业进入萌芽期。此后,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网络婚恋企业相继成立。
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这些企业中,有一些网站的月度覆盖人数已超过200万;2016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营收为34.4亿元,预计到2018年网络婚恋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总营收超40亿。
2007年,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还未盛行的年代,湖北武汉的李青就在一款网络游戏中结识了她的爱人张博。那时,不少网络游戏都有让玩家结为“虚拟情侣”的设定,李青就是这样认识张博的。
“我们一起打游戏,完成游戏里的任务,两个人聊得来,就决定约见面。”李青对中新网记者说,由于张博老家也在湖北,那时他正好在武汉打工,使他们有机会在现实中常见面,慢慢发展为正式交往的情侣。
在这个过程中,李青怀孕了,张博毅然决然和她结婚。婚后,二人同去深圳发展,张博从事物流行业,李青则成为全职妈妈。李青说,孩子出生后他俩都不再玩游戏了,现在她在做网上代购,减轻爱人独自养家的负担。
今年,刚刚步入30岁的李青在QQ空间中发文称,“我觉得我付出挺多的,为了一个人离开了我生活二十五年的城市……做全职妈妈这几年,我总想尽自己的努力给老公还有儿子最好的生活……”
2016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40.4%的社交用户使用社交应用的目的是认识更多新朋友,45.2%的社交用户联系人中有网上认识的朋友。
有多次“失败”网恋经历的湖北女孩唐梦告诉记者,网恋一开始无非就是在QQ、微信上聊天、聊地、聊人生、聊理想,见面之前先看照片,见面之后如果还能“看对眼”,就能继续在现实中发展关系。
“发展到现实中的网恋就跟其他方式恋爱一样,任何原因都可以分手。”唐梦对“网恋不牢固”的说法不认同,她表示,分手和怎么开始的没有关系,“和怎么相处的”才有关系。
上述《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整体上网时长、手机上网时长在6小时以上的用户分别占36.9%、22.8%,网络重度用户较多,社交应用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互联网交友如此便捷的当下,仍有无数单身男女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真爱。
2015年,有调查曾提出,中国的单身人口超过2亿,“剩男剩女”、“空巢青年”诸多描述单身年轻人的词汇成为网络热词。
有观点认为,尽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交友APP,但当人们习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去结识新人,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虚拟世界中时,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他们往往不知如何交流,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最终还是一个人在做虚拟的、无用的社交。
正如唐梦所言,“线上的关系终会走到线下,毕竟网上聊天说一句‘抱抱’,是代替不了真实的拥抱,说再多的‘多喝热水’,也比不上真的给你倒一杯热水。”
唐梦说,网恋并不浪漫,它不过是时下流行的一种交友方式罢了。
(来源:中新网,记者:汤琪,因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