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胡杨 每经编辑 姚祥云
每经实习记者 胡杨 每经编辑 姚祥云
注册资本5个亿,但自2012年成立起至今近5年,已亏损4.17亿元,中韩人寿欲脱离保险公司“七亏八盈”魔咒显然还有待时日。
不过,燃眉之际,中韩人寿竟迎来了上市公司溢价接盘,估价增值98%,而后,5亿新增资本紧随其来,强势“补血”。
值得注意的是,回观中韩人寿目前的经营情况,可谓深陷窘境,保险业务收入逐年上升,亏损额却连年递增;偿付能力亦从去年三季度的214.49%骤减至132.71%,逼近监管红线……然而,中韩人寿仍然没有放弃,引入新股东浙江东方,并募资5亿元,一副准备“血战到底”的架势,中韩人寿能够打破合资保险公司“水土不服”的魔咒吗?我们拭目以待。
公告显示,对于此番增资,股东双方按相同持股比例(各占50%)认购,双方股东出资比例维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增资是中韩人寿成立以来实现的第一次增资扩股。根据增资方案,现有股东浙江东方与韩华生命分别出资2.5亿元,将中韩人寿的注册资本增加至10亿元。增资完成后,双方股东的股权比例未发生改变,仍为各占50%的联合持股。
新增资的5亿元对于中韩人寿可谓是雪中送炭。此举对中韩人寿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等方面的提振效果无疑是立竿见影的。在中韩人寿公布的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中韩人寿表示,由于收到两家股东的增资款项5亿元,加之该季度退保金额减小,公司的现金流由一季度的-5514.31万元转正,在二季度达到了4.99亿元。
根据浙江东方于今年4月在其官网对投资者所作的回应,浙江东方是通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完成对中韩人寿的2.5亿元增资的。回应还称,“如募集资金金额与增资金额存在差额,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补足。”
中韩人寿的保费收入一直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3年至2016年,中韩人寿的保费业务收入分别为8930.08万元、1.80亿元、3.64亿元及4.70亿元。
然而,在净利润方面,中韩人寿却未能打破寿险公司成立七、八年内难以盈利的魔咒。自2012年成立至今,中韩人寿就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该公司所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中韩人寿历年的净利润分别是-2079.73万元、-5640.78万元、-7355.62万元、-9273.49万元和-1.34亿元。
今年一季度,中韩人寿的净利润为-1338.62万元。到了二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为2667.46万元。截至目前,中韩人寿已经累计亏损约4.17亿元。
一方面是连年亏损,另一方面,在“偿二代”体系之下,中韩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不容乐观。最新披露的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韩人寿的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32.71%,勉强处在保监会100%的监管红线之上。事实上,自2016年四季度起,该公司的这一组指标就已经告急,从三季度的214.49%骤减到了118.21%。
资料显示,中韩人寿成立于2012年11月,最初由浙江国际贸易集团(以下简称浙江国贸)和韩华生命共同发起设立。今年4月,保监会曾批准浙江国贸将其所持的50%股份转让给上市公司浙江东方。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东方与浙江国贸的实控人均为浙江省国资委。同时,浙江东方也是浙江国贸旗下的上市企业。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17年4月30日,浙江国贸共持有浙江东方44.23%的股份,其余55.77%则为社会流通股。
当初,在受让中韩人寿50%股权的同时,浙江东方还获得了浙金信托 56%的股份及大地期货 100%的股权。浙江东方在相关公告中称,“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范围将增加信托、期货、保险等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但是实际上,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中显示,以2015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浙金信托56%股份、大地期货100%股权以及中韩人寿50%股权合计评估值为16.26亿元,这也正是此次标的资产的交易作价,其中,中韩人寿的资产评估价是2.89亿元,增值率为98.84%。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中韩人寿的盈利情况,浙江东方与中韩人寿的初始股东浙江国贸早有相关约定。在双方签订的《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之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的补充协议》中,浙江国贸做出以下表述:“承诺中韩人寿在2021年之前实现扭亏为盈,确保中韩人寿的未来业务发展符合寿险行业发展趋势,承诺了过渡期间亏损予以补偿。”具体而言,若2021年中韩人寿未能产生盈利,则浙江国贸对差额部分按照持股比例以现金方式予以补足,直至中韩人寿盈利为止。
迟迟不能盈利的中韩人寿,也成为了大部分合资险企“水土不服”的一个缩影。
近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指出,要从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外资增长政策措施,并明确了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但就现在而言,合资险企要面临的经营考验仍然是比较多的。
在中韩人寿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8位董事中,中韩双方各占据4个席位。目前,中韩人寿的董事长由叶秀昭担任。根据资料,叶秀昭曾历任浙江东方资产财务部副部长、浙江国贸投资发展部总经理等,在2017年浙江东方受让股权之际接替了原董事长夏晓曙走马上任。
自2012年获准开业至今,中韩人寿的总经理则一直是来自韩国的丘暾完。
由此看来,在高管层与核心领导岗位的配置上,中韩双方各有分工,较为均衡。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股东双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分歧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合资公司是很难做好的。
同样于近期披露增资方案的中法人寿也是这一观点的佐证之一。由于法方股东——法国人寿并不参与本次增资,在中法人寿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之后,法方股东的股权比例将被稀释到3.33%,中法人寿所具有的中外合资的性质也随之被削弱。
而拥有南非“血统”的瑞泰人寿也逃不开经营不善的命运。作为耆卫人寿保险(南非)有限公司与国电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持股的寿险企业,瑞泰人寿上半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仅占其总保费收入的15.63%,是同期唯一低于保监会30%监管警戒线的险企。
关于合资险企在华的“水土不服”,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是外方股东提供技术,中方股东贡献资源。“不少合资险企的中方股东多数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主营业务并不在于保险。”因此,合资险企成果有限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旗下业务涉及面比较广,即使在保险这一块中方股东拥有一纸牌照,手握大把资源,但它们可能也并不十分愿意全都拿出来分享。”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