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连技术、勘设股份等股票上市3个交易日便打开“涨停板”,A股新股正呈现加速“开板”迹象。在业界人士看来,随着IPO常态化不断推进,“炒新热”开始降温,“新股不败”神话渐趋褪色;新股次新股分化行情之下,其投资逻辑也正在面临调整,投资者应对相关风险予以关注。
近期,新股上市后快速打开涨停板现象频现。8月11日,勘设股份在上市第3个交易日打开“涨停板”;8月2日,上市第3个交易日的新股电连技术被巨量卖单砸开涨停板,直到下午才重新封板;7月17日,大元泵业、佩蒂股份、凌霄泵业3只新股均在上市后的第5个交易日打开涨停板。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新股上市后“连板”数量减少已十分常见。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后连续涨停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已有超过40只。而在2016年,涨停板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仅约10只。
部分新股加速“开板”,次新股的炒作也日趋“降温”。“新股和次新股指数”显示,次新股板块行情已连续4个月回调。近期,在没有明显利空消息的情况下,华体科技、杭州园林等次新股均出现股价调整。
但同时,一些新股的走势依然十分强劲。8月9日,备受关注的基因测序上市公司华大基因首次打开“一字涨停板”,但不久后再次封停,迎来了其登陆创业板以来的第19个涨停板,股价同时冲破百元大关,已超过前期各大券商给出的最高目标价。开板后,华大基因股票出现大幅换手,并于11日跌停,股价调整至百元以下。
申万宏源等券商认为,在次新股板块迎来理性市场预期的背景下,新股次新股将不断呈现分化行情,业绩成为衡量估值的主要依据。
长期以来,在丰厚的炒新收益刺激下,部分投资者热衷于“炒新炒小炒差”,也影响了股市健康成长。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随着IPO常态化不断推进,供给增加降低了新股的稀缺性,“炒新热”开始降温,促使“新股不败”神话日渐褪色。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227家企业成功IPO。截至目前,今年共有296家公司上市。“IPO扩容从根本上改变了二级市场新股和次新股的供求关系,新股上市连续拉出涨停板的现象也会逐渐减少。”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市场参与交易的资金总体还是偏紧的,在上半年的金融板块为代表的‘漂亮50’和最近2个月的钢铁稀土为代表的资源板块走势强劲的背景下,炒作次新股的资金减少,同时影响次新股板块走势。”广州民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廖伟华说。
此外,部分次新股一季报、中报出现业绩“变脸”,也受到市场参与各方广泛关注。如去年登陆创业板的博思软件一改连续三年盈利的“亮眼表现”,一季度亏损590万元,同比增长率为-452%。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等专家表示,盈利下降的次新公司中,除了少数上市前进行利润“包装”外,大多还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或行业整体状况不佳所致。特别是新上市公司以中小市值居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
“盲目炒作次新股风险将会加大,特别是在近期监管部门点名次新股炒作后,一些业绩差且没有发展空间的股票不排除有‘闪崩’的可能。”廖伟华说。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等人认为,要真正破除“新股不败”神话,仍需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和交易制度,进一步推进相关改革。
“目前来看,新股上市大多至少有3个涨停板,这表明新股对于投资者仍有很大的吸引力。”董登新表示,逐步改善中国股票市场的对于新股、次新股不理性的投资心态,还要持续改善市场供求关系。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23倍发行市盈率的“隐形红线”,44%的上市首日涨幅限制,在抑制“三高”发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炒新热,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和交易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持续推进IPO常态化的同时,还需通过完善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把好“出口关”,形成有进有出的“活水”,降低壳资源价值,促进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