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为养老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哪些地方的老龄化人口占比最高,哪些地方的劳动年龄认可占比高呢?
记者通过对27个省份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统计发现,有10个省份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了10.47%的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在东北以及四川、安徽等中西部人口大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省份(上海、黑龙江、海南、西藏)数据不详,在此没有纳入统计。在老龄人口的划分方面,只有少部分省份公布了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大部分省份只有65岁以上人口数据。因此文中的老龄化人口以65岁为准。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52%。15到64岁人口占73.01%。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47%。
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这也显示老龄化人口比重有加快的趋势。
对不同省份来说,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尤其是当15-64岁年龄段人口占比较高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就会较低,反之亦然。同时,0-14岁年龄段人口占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
从27个省份的数据来看,四川65岁以上老人占比最高,达到了13.33%。辽宁这一比例为12.82%,江苏也超过了12.53%。此外,山东和重庆也都超过12%。安徽、湖南、浙江、湖北、吉林分列第五到十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省份的老龄人口占比较多,有几种原因。第一部分,四川、重庆、安徽、湖南等中西部省份,这些地方的出生率并不低,0-14岁的人口占比也不算很低,但15-64岁年龄段占比明显低于73.01%的全国平均水平。
这说明,这些省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大量的富裕劳动力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比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普查数据(近几年虽有变化,但幅度不大),广东省2000多万的外来人口中,湖南就占了21%左右,达400多万;四川也占了了12.11%;湖北占了10.86%;重庆占了4.34%。这几个省份都有大量的人口流向了珠三角。而安徽距离长三角核心区更近,不少青壮年劳动人口流向了江浙沪。
对辽宁和吉林来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较高,原因在于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2015年末,东北三省城镇化率达到6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较高的城镇化率之下是较低的生育率,数据显示,去年东三省的出生率都低于7‰,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数。
从0-14岁的人口占比也可以看出,辽宁这一比例仅为10.3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6个多百分点。吉林这一比例也仅为11.98%。两省的这一占比在27个省份中仅略高于京津。
在去年12月13日的国家发改委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官员介绍,近年来东北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工人和部分高校毕业生到东北以外寻找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的数量在加大。同时,也有一部分退休的职工和其他的人员,由于气候的原因迁到南方去居住。
东部沿海的江苏和浙江65岁人口占比较高,也与这两省的城镇化率较高、0-14岁人口占比较低有关。不过这两个省份经济发达,外来人口流入较多,所以15-64岁年龄段人口占比都高于全国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经济发达,老百姓收入较高,医疗教育基础雄厚,因此预期的寿命也比较高,这也影响了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
也就是说,城镇化率高的地方,尤其是越是大城市,人口出生率越低,0-14岁的人口占比就越低,但由于经济发达,可以吸引大量的外来青壮年人口流入,因此,中青年的占比较高,老年人口占比就显得没那么高了。
以京津为例,北京0-14岁人口占比仅为10.1%,天津这一比例仅为9.81%,在27个省份中位列最后。但是这两省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因为这两市流入了大量的外来大学毕业生、中青年劳动人口,所以北京15-64岁比例高达79.6%,天津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0.58%,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如果仅以户籍人口来看,京津都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尤其是良好的医疗教育卫生等条件之下,人口的预期寿命也都是最前列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3.3万,占总人口的23.4%,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在常住人口中,这一比例仅为15.7%,比前者低了7.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大量的外来大学青壮年劳动人口的流入“稀释” 了大城市原有的老龄化率。
在27个省份中,有17个省份65岁老龄人口占比低于10.47%的全国平均水平,有13个省份这一占比低于10%,有6个省份低于9%。
从这些老龄人口占比较低的省份所处区位来看,主要有几类,一类像广东和福建这两个南方经济发达省份,城镇化比例也比较高,不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两个地方出生率也还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0-14岁年龄段占比都不低,尤其是放开二胎之后,0-14岁人口的占比会更高。另一方面,两地也都有不少外来人口流入,广东外来人口高达2000多万,因此这两地15-64岁年龄段占比也都高于全国水平。
另一部分是贵州、江西、河南等地,这些地方15-64岁的人口大量外流,占比较低,比如贵州和河南都不到70%,江西仅为70.23%,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但由于这些地方的出生率较高,0-14岁的的人口占比都在20%以上,此消彼长之下,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自然也不高。
除了这些因素,不同省份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9岁。分省来看,上海、北京均已超过80岁,遥遥领先其他省份。预期超过70岁的有26省(市、区),青海、云南、西藏三地预期寿命处于68至70岁区间。此外,宁夏、新疆、甘肃、贵州等西部省份也都比较靠后。
人均预期寿命指标更多是体现当下,是衡量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就是说,越是经济发达、收入较高、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条件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人均的预期寿命也比较高。而经济欠发达、收入水平低、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相对滞后的省份,人均的预期寿命也比较低,老龄化人口的占比也会受到影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面临严峻考验。不过不同区域之间的态势有着天壤之别。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像东北三省当年启动社保改革时,退休的人员就较多,年龄偏大,领取养老金的人多,缴费的人相对较少,收支压力较大。再加上近几年经济下行,养老保险面临着较大的收支压力。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5》报告显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的省份在快速增加,由2014年的3个扩大到了2015年的6个,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
与之对应的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江苏等地结余规模较大。广东2015年底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6158亿元,占全国该项基金当年结余3.41万亿元的18%。浙江结余3009亿元;江苏结余3114亿元;北京结余2783亿元。
东部沿海省份,大量年轻人口流入,养老金支付压力轻,容易形成大量结余。以广东为例,当地一位研究劳动保障的学者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养老金结余很大一部分来自外来工。尤其是这几年广东在养老保险扩面方面做得很不错,参保比率很高。多数外来工都纳入了社保,但大部分人还处于缴费状态,没有进入养老状态。也就是缴费的多,领钱的少。
表:27个省份常驻人口年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