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全新的起点,成都将如何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又将如何助推成都的产业发展?同时,面对激烈的区域金融中心争夺,成都是否已经做好了“突围”准备?针对这些外界关注的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专访了成都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梁其洲。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余蕊均 吴林静 每经编辑 王可然
每经记者 余蕊均 吴林静 每经编辑 王可然
成都金融业发展表现抢眼。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达750.7亿元,同比增长9.6%,占GDP比重达到12.3%,“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根据《成都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成都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要达到2200亿元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以上,“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
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首次将西部金融中心纳入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而在上个月举行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成都再次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以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
站上全新的起点,成都将如何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又将如何助推成都的产业发展?同时,面对激烈的区域金融中心争夺,成都是否已经做好了“突围”准备?针对这些外界关注的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专访了成都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梁其洲。
●谈发展方向 三领域重点培育“单打冠军”
NBD:成都金融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这和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何必然联系?
梁其洲:事实上,成都自古以来就是西部的金融中心,从唐朝时期的“扬一益二”到宋代的“交子”,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1993年发文首次把成都定位为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去年出台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和《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两份文件都提到,支持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所以,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成都的城市定位,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把成都的功能定位从“四中心一枢纽”升级为了“五中心一枢纽”。
从产业本身来讲,金融业是成都重要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4%,今年上半年增加值达750.7亿元,占GDP的12.3%。
从金融功能来讲,无论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还是推动成都经济的转型升级,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都需要金融来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比如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我认为“双创”应该当作“三创”来理解——创新、创业加创投,没有创投实际上无法实现“双创”,试想一个创新的企业从孵化开始,没有天使投资人、没有资本助力,怎么能生存?
NBD: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成都有哪些优势?
梁其洲: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最大的市场腹地,其中四川有9000万人口、西南五省市有超过2亿人口,辐射范围很广。所以,很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大区行都选择设在成都,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负责管理西南四省区部分工作,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服务区域包含了贵州和西藏,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是其在大西部开设的首家分行,业务覆盖中西部省市。
NBD:具体来说,将如何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梁其洲:我们之前提出了要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但这些都比较偏总结性质,无法体现“单打冠军”,我们今后将主要发展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科技金融。这也是成都的优势,已经走得比较靠前,既要利用科技的手段提高金融的整体效率,又要以金融服务的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创业,总体来讲就是以科技金融加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新型金融,将是我们未来的突破点。
第二个是消费金融。成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极具消费能力的城市,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纷纷在此布局,当然,这是一个“大消费”的概念,不仅仅指购物消费,还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财富管理机构等等。
第三个是农村金融。四川是农业大省,通过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的自足富裕。从2008年起,成都就开始进行确权颁证工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完善各项权能,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产权抵押融资、农村保险产品的创新。所以,在发展农村金融,实现城乡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动方面,我们的基础比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扎实。
●谈产业发展 拟出台金融科技专项政策
NBD:上个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对于成都来说,今后将采取哪些举措呢?
梁其洲:首先是银行业,通过金融产品创新、资金倾斜、金融服务优化,来服务大中小企业。其次是用好资本市场,我们将推动更多的成都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从原来的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我们衡量这个目标的统计指标是在实体经济融资总额中逐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这也符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
前几年,全国出现的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中小企业“倒闭潮”等问题,核心其实是企业的融资模式出了问题。大部分企业的资金靠银行贷款,一旦经济形势不好,银行一抽贷就把它抽死了。如果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就可以更多地避免这样的情况。
因此我们会推动更多企业去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区域性的天府股交中心上市、挂牌,甚至推荐企业去海外上市。同时,也推动企业发债,短融券、公司债、中期票据以及在交易所发行非上市公司的公司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还要推动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还要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比如发展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培育西部创投融资中心,推动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
第三是保险行业,一方面吸引险资到成都来,推动险资投资更多的创新创业主体、投资成都的重大产业项目,这次我们做的规模为10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就有险资参与。同时,利用保险产品创新,通过更为丰富的产品形态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比如我们有几项农业保险产品属于全国首创,包括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
还有新型金融,它可以丰富金融市场的要素供给。新型金融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既包括互联网小贷、融资性担保公司,也包括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财富管理机构,还包括金融科技、大数据金融、企业增信等,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新型金融这块很重要。
NBD:您刚刚提到新型金融可以丰富金融市场的要素供给,成都又将如何发展新型金融呢?
梁其洲: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金融产业嫁接后,通过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培育很多新的业态,都叫新型金融,它在普惠金融、金融的差异化定位方面,有非常强的技术支撑作用。
像以前的传统银行几乎都不做小微客户,个人贷款基本是房产、汽车等有大额抵押的种类,现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就抓取一个人的画像信息,就能决定放好多(贷款)、放好长。比如我们的民营银行新网银行,它现在主要就做个人放贷,平均放贷额非常低,只有几十万元;又比如我们互联网小贷公司,像维仕小贷,它的每个单独贷款额度只有6万元。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想象的,它们无法做到这一部分,现在由金融科技企业来做。
在我看来,科技金融是产品,金融科技是产业,科技金融加金融科技就等于新型金融。从科技金融本身来讲,成都本身是走得很靠前的,比如中国科技金融唯一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设在四川大学;中国科技金融第一本书是在成都出版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总结科技金融的发展模式,是成都的盈创动力……而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依赖很多东西,除了自身要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外,还要有丰富的高校资源,要有人才支撑,要有产品的应用环境。
金融科技将是未来改变金融业发展方向和业态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金融科技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成都,乃至全球,差不多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准备出台一个关于金融科技的专项政策。
(实习生张琳馨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