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史上最严奶粉新政”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制首批名单日前出炉。记者梳理发现,率先“过关”的22家乳企中,17家为“国货”。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国货”不见得是最大受益者,大洗牌后的“马拉松”比赛才刚刚开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通告显示,截至8月3日共有22家企业、89个配方产品申请获批,这意味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新政”终于落地,而到今年年底前,名单还将陆续出炉。
记者留意到,在此次入围首批的22家乳企中,“国货”占大头,达到17家,包括伊利、蒙牛、飞鹤、贝因美、合生元等,且此次率先过关的大多为企业旗下拳头产品;此外还有5家外资奶粉品牌——雀巢、惠氏、雅培、菲仕兰、美赞臣也斩获了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发的首批“通行证”。
奶粉配方注册制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何巨头们抢闸通关?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注册制”大幅抬高了乳企入场竞争的门槛,龙头抢首批入场券是为了给渠道信心,通过这种方式消解经销商的观望情绪、促使其正常乃至追加进货,确保今年业绩不掉的同时尽力抢占市场先机,毕竟很多中小乳企暂时拿不到“通行证”。“之所以选择旗下拳头产品来敲开‘新政’大门,也是因为每个企业最多只允许手握9个配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力保‘摇钱树’能通关。”其透露。
为何食药监总局公布的首批名单中以国产奶粉品牌为主?某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国产品牌数量庞大且在“力争上游”,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监管部门对国产奶粉的扶持和信心,“实际上国产奶粉也对得起这份信任。去年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可以说目前在食品领域,喝奶最放心最安全。今年6月,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的217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达到100%。”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注册制最大的作用在于明确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减少市场恶性竞争。据了解,此前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充斥着超过两千个品牌,配方五花八门不甚科学,市场借各种营养概念“忽悠”消费者的现象层出不穷。而注册制落地后,未来最多还能保留五六百个品牌,这意味着四分之三的婴幼儿奶粉品牌将被直接淘汰出局。
中小品牌让出来的市场空间谁能分到一杯羹?在宋亮看来,国产奶粉品牌不见得是奶粉注册制最大受益者,行业风气肃清后,进口品牌更可能长驱直入三四线城市,与“国货”贴身肉搏抢市场。
与此同时,国产品牌龙头也在高端市场与外资品牌展开了正面较量。在55周年庆典上,飞鹤乳业介绍其今年1~5月整体销售增长达45%,其中“居功至伟”的高端奶粉同期增长超200% ,未来将继续发力高端、锁利润冲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