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年莲花汽车有限公司(下简称青年莲花)进入破产程序,这让庞青年回归到公众视线的同时,也牵扯出涉及庞青年多年来与各地方政府之间饱受争议的项目换资源运作模式。
每经编辑 张虹蕾 苏杰德
每经记者 张虹蕾 实习记者 苏杰德 每经编辑 文多
在项目换资源运作模式之下,破产冲击的不仅是庞青年的汽车资产,还包括为其输血的地方国资。此次申请破产重整的债权人为杭州地方国资企业,而债务的来源则是杭州国资与青年莲花的委托贷款“输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杭州国资甚至用国资企业为青年莲花担保贷款,最终陷入诉讼追偿泥潭。
用地方政府的资金输血或是优质资产来保障项目运营,这不是庞青年的第一次类似操作,但或许会成为最后一次。记者梳理诉讼文书发现,在此前名噪一时的竞购海外汽车企业中,庞青年也是从鄂尔多斯地方政府手中用项目落地承诺换来煤矿资源配置,进而用资源换来资金。
萧山地方国资“输血”被套
在2016年的一份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江东公司)与青年莲花的法律纠纷裁定书中(据浙江法院公开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发现,中国银行受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简称萧山国资公司)委托,曾向这家青年莲花发放贷款7.6亿元,青年汽车集团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但青年莲花自2013年12月起开始欠息,当事方最终走向法律纠纷。
在这起国有企业贷款“输血”中,当事方还曾约定由江东公司对青年莲花的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而江东公司唯一股东为萧山国资公司。而这次借款中,可发现是萧山国资公司用自己旗下的子公司为他人做担保。
此后,青年莲花仍未依约履行支付利息等义务,且其名下的房产土地已被多个法院查封。无奈之下,江东公司被迫于2016年3月21日代青年莲花向国资公司偿还上述委托贷款本息债务合计8.79亿元。随后,江东公司才陷入与青年莲花的追偿之路,青年莲花、青年集团均未履行清偿义务或者承担担保责任。
最终,江东公司无奈申请对青年莲花的破产重整。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曾裁定对青年莲花抵押的机械设备及模具、房产和地块准予采取拍卖、变卖等方式依法变价,江东公司可在一定范围内优先受偿。对于青年莲花来说,最有价值的资产包括房产及土地使用权。
虽然裁定书隐去了相关土地和房屋的文件序号,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多个土地交易数据平台发现,青年莲花在2009年3月竞拍获得两块土地,成交价格为2738万元和7248万元,仅比土地出让起始价格分别多一万元。
此外,萧山国资公司还曾对青年莲花“伸出援手”。2016年一份判决书显示,2014年6月23日,青年莲花和青年集团共同向萧山国资公司提出借款488万元,用于支付青年莲花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案款。此外,为办理青年莲花的一处房产证,以及对房产证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萧山国资公司还垫付款项共计667万元。但后来因为迟迟未能归还,这两笔借款纠纷也只能在法庭上解决。
眼下,青年莲花走向破产的道路,而此前杭州地方国资的“输血”也将在破产程序中面临尴尬的局面。
已非首次项目换资源
已经陨落的青年莲花,仅仅是庞青年的汽车版图中的一角,而鄂尔多斯也曾是他跑马圈地的重镇之一。
2011年,根据庞青年的计划,其将在这块内蒙古西南的城市投资数十亿元建立中外合资萨博项目、鄂尔多斯客车项目及莲花轿车项目。转眼几年过去了,规划中的项目没有如约建成,当时的几方却已经对簿公堂。
2016年1月1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青年莲花、济南青年汽车有限公司等与亿佳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同(以下简称亿佳合能源)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还原了事情的经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一个涉及庞青年、地方政府、出资方等三方的资本运作模式渐渐浮出水面。
2010年10月,庞青年意欲跨国并购萨博汽车曾在国内名噪一时。但是,意向谈好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一并购。为了筹集足够资金,庞青年可谓绞尽脑汁。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2011年下半年,鄂尔多斯政府与青年汽车集团签订了《投资协议书》,鄂尔多斯政府负责给予青年汽车集团相应的工业用地,汽车生产成功的同时鄂尔多斯为青年汽车集团配置数亿顿的煤矿资源。
而这些配套的煤炭资源,显然成为庞青年融资的优质资产。
2011年底,庞青年与一家资本方合作,欲将鄂尔多斯政府配套的煤炭资源作价31亿元,用来换取资本方的真金白银,而后再用于海外并购。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资本方的资金并没有如约到位,庞青年的并购项目也以失败告终。
并购失败,庞青年许诺给鄂尔多斯几十亿的汽车项目自然无法达成。实际上,庞青年未尽的汽车项目还有很多。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自2009年起,青年汽车进入了一个高速扩张的阶段。董事长庞青年抛出了一个444亿元的总投资计划,欲在全国建立10大生产基地。投资的地方涉及济南、泰安、连云港、石嘴山、鄂尔多斯、海宁、六盘水等。如今这些项目大多已经流产,庞青年的汽车帝国大厦早已千疮百孔。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