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张钟尹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王可然
近年来,实体经济成本负担较高引发社会关注。那么,在政策鼓励降成本的大背景下,企业负担到底降没降呢?
8月1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以下简称“报告”)给出了答案。报告显示,近六成样本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5%,这表明,近六成样本企业百元收入纳税低于5元。
此外,融资成本较高也成为不少企业感受颇深的问题。报告表明,从融资成本角度分析,样本企业外源融资成本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银行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幅最大。
本次调研课题组负责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2014到2016年这三年,企业融资成本整体下降。从融资渠道的数据来看,银行信贷渠道的降成本效应最为明显。
税费等六大成本上涨压力缓解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文件提出,经过1~2年努力,取得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的初步成效,经过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
据了解,上述报告于2016年上半年进行调查,反映的是2014~2016年三年的情况。
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成本。上述报告在14709家企业采集数据,样本企业纳税总额3600亿元左右,占全国企业纳税总额的比重在3%左右。
报告显示,近六成样本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5%,近三年样本企业纳税总额占营收比重均值为5.3%。分年度看,呈下降趋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占比最低,西部地区最高。
不过,除税费以外的其他成本同样值得关注。报告表明,实体经济样本企业的一些主要成本指标依然在上升或者下降不太显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原材料成本近年来上升较快。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样本企业原材料成本出现了较快上升,同比上升了7.21%,其中,制造业样本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了7.84%。
同时,企业还面临用地及房租成本普遍上涨、用能成本有所上升,用工成本依然刚性上升等成本负担。
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多项减税降费等降成本措施,包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合理降低输配电价格等举措。
刘尚希指出,目前企业税费等六大成本上涨的压力得到了缓解,2016年的政策效果已经显现。“减税降费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立竿见影,阶段性的降成本措施基本上得到落实。”
比如,2016年山东省营改增减税规模达327亿元,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实现“零收费”,每年可减轻企业收费负担约100亿元。福建省全面停征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收费,落实国家扩大18项行政事业收费免征范围,共计减少涉企行政事业收费约16.04亿元。“从全国整体情况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14年开始呈下降的发展态势。”刘尚希说。
报告显示,2016年几个调研省区实现了2016年拟定的减轻实体企业成本的政策目标。其中,云南、河南、山东、内蒙古降成本总金额超过600亿元。
银行信贷渠道降成本效应明显
融资成本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报告课题组认为,在各类融资方式中,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外源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其次是债券融资,相比仍然较少的方式是股权融资以及其它融资方式。
报告显示,银行各期限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幅最大,从2014年的7.24%下降至2016年的6.49%。2015年以来的“降成本”政策,在银行信贷领域表现最为明显。
报告指出,总体看,四大类融资方式中,股权融资成本最低,其次是债券融资、银行信贷,其它融资方式成本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低于中型企业。
报告显示,2014-2016年,大型企业银贷加权平均利率大约在6.3~6.9%区间,小型企业约为6.3%~7.2%区间,微型企业在6.0%~6.7%区间,而中型企业在6.8%~7.5%区间,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在融资成本方面,调研报告认为,当前各方反映企业融资成本高,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与实体企业之间的“经络”不通,金融与实体企业没有实现良性循环。一方面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脱节,融资环境恶化;另一方面,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风险剧增。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疏通‘经络’,才能既遏制风险,又能从根本上降低融资成本。”刘尚希说。对此,调研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组建政策性或社会资本发起参与的中长期信贷机构、积极发展区域性金融组织、推进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等建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