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歆
每个投资者都有一个“八卦的心”,机构投资者也很难免俗。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银行被机构现场调研约35次,鉴于多数调研都是多家机构同行,因此上市银行实际接待的调研应该远高于100人次。其中,宁波银行今年已经12次接待逾50人次的机构调研。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上市银行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不良贷款是最常被调研机构问及的话题。此外,机构也很关心各家银行的同业业务和债券配置。而在沪深交易所的互动平台上,投资者关注到话题五花八门,其中分红和再融资相对被提及次数最多。
机构调研 聚焦点大同小异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调研上市银行毫无疑问是近距离了解行业和银行自身发展态势的好机会,因此,机构投资者的问题往往聚焦于具体业务,虽然答案可能根据不同银行而有所不同,但是问题的相似度往往较高。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不良贷款的现状、分布、拐点等细节几乎是机构调研的必答题。部分银行对此的回答较为简练,表示“不良贷款在可控范围内”;部分银行则增加了清收的内容,例如江阴银行强调,“同时,不断加大不良贷款清降力度,制定清收专项考核”;对于不良贷款的生成原因,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以外,互联互保的多年痼疾和企业盲目扩张也是重要原因。
除了不良贷款,债券配置的话题今年人气也很高。从银行的回答来看,上市银行主要配置国债和地方债,适当配置一些金融债;上市失银行对债券市场策略大多以防守为主,投资上选择短久期、控杠杆策略。
此外,今年上半年“强监管”深入人心,机构对于一直被争议的同业业务也更加关心。
常熟银行日前也被问及同业资金业务动向。该行的回答也较为符合行业普遍性。常熟银行表示,“下半年货币与监管‘双紧’继续,但更为注重政策协调和节奏力度。在强监管与降杠杆的趋势下,我行始终将流动性风险放在第一位,加强负债稳定性管理,确保负债总量适度、来源稳定、结构多元、期限匹配,将同业负债占比控制在合理范围,提升融资能力,积极拓展交易对手,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减少错配力度,适度拉长负债期限,防止过度依赖短期流动性供给”。
同时,还有部分机构十分关心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态势,而银行对此的回答是“弱复苏”——“近年来,实体企业受外部经济形势不断走低的影响发展较缓。但是,预计企业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后已进入弱复苏状态,部分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在转型升级后有望获得较快增长,预计该部分企业的信贷需求将持续好转”。
投资者互动 问题五花八门
与专业的机构调研不同,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的提问可谓是五花八门。
相对而言,分红的话题集中度较高。多数上市银行,甚至是刚刚上市数月的上市银行都会被投资者问及与分红相关的问题,包括何时分红、分红比例为多少、分红手法和数量能否变化等等。区别则在于,有的投资者耐心劝说,有的投资者凭借小股东身份建言,还有的投资者则是恳切要求。
有的投资者十分关心银行业务的合规性,“今年各项违规频频被罚款,请问今年银行今年总共被罚款多少钱了?”
有的投资者关心银行对于投资者关系的理解。对于此类问题,银行自然不敢马虎,回应称,“加强与投资者良性互动,能够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实现公司、股东、客户的多赢局面。公司倡导‘伴随你,成就你’的理念,尊重投资者、对投资者负责,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投资者提供畅通、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增加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也有投资者关注“银行对于高管的考核有哪些指标”,被提问银行则耐心表示,“公司制定了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评价考核办法,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定期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履职评价考核。考核指标包括盈利能力、经营成长、质量指标等方面,也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业务和管理特点、外部经营环境和同业情况等因素”。
当然,“最新股东人数”也被投资者反复问起,但上市银行对于类似问题的答案也仅仅是已经公开披露的最新财报的数据,而并非被提问时的最新数据,有些银行干脆表示请投资者参考即将披露的下一时点的财报。
此外,也有部分投资者在互动区问及客户体验类问题,例如手机银行使用、信用卡审批等,但是银行对于此类问题大多仅仅客气地表示“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