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于会文:等风等雨机会少,四川治臭氧药方在地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23 11:45

    “臭氧的大气治理,内因在排放,外因在气象,表现在天上,根子在地上。”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表示,组织专家研判后,环保厅对成都平原地区要主攻PM2.5,辅攻臭氧,PM2.5是时间比较长的主要污染物,臭氧是次要的污染物。 

    成都平原近50年的气象数据显示,降雨量逐年减少,温度逐年上升,风速逐年变小,等风来等雨来的机会逐渐变少。
    靠不了天,只能人为。关于控制的方法,于会文提到,尽可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特别是污染天来的时候,环保厅要对排放比较高的一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企业,采取限制生产或者错峰停产,用最小的社会成本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

    于会文开玩笑说,环保厅前两天组织了一场国际专家研讨会,有两个院士说成都大气污染把官员都逼成专家了。

    对于臭氧来源和形成原因,于会文熟稔于心。于会文说,臭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有臭味的气体,有好坏臭氧之分。好臭氧是距离地面25到30公里平流层的臭氧,是地球的保护伞,主要是吸收紫外线,避免紫外线对地球的照射和对人体的伤害。坏臭氧就是地表的,如果长期接触这种坏臭氧,对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就会有伤害。

    用数据来讲,8小时内臭氧的平均浓度如果超过每立方米160微克就算高浓度,就算空气不达标。通俗讲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闻到有臭氧的特殊气味,就超标了,这就叫高浓度了”。于会文说。 美国、法国从“二战”之后就开始研究和防控臭氧,去年洛杉矶和巴黎还是出现了臭氧污染。于会文表示:“臭氧的形成非常复杂,臭氧防控是世界性的大难题,我们也会进一步防治”。(每经记者 吴林静)

    上一篇

    史上最长电影!720小时需连续放映30天,播放一次就销毁

    下一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