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袁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最后转移到金融领域,金融风险呈现集聚态势。部分金融部门资金“脱实向虚”,引发市场波动,增加了新的风险隐患。
在此情况下,监管部门不断压缩同业链条规模,降低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嵌套和空转的杠杆和风险,最终促使资金从金融系统流向实体经济。
而作为金融领域中对服务民生、稳定经济最为重要的一环——保险在“脱虚向实”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监管层也不断下发文件,为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开路。
7月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落幕。此次论坛以 “脱虚向实 支持实体”为主题,各路嘉宾和行业大咖纷纷为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献计献策。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姚茂敦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
保险业要“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
今年已经是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第二届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7月7日的论坛分主旨演讲和3场圆桌对话环节,行业学会、行业协会领导、保险业资深学者、险企高管分别就保险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原因、做法、影响等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金融应该说和实体经济是密不可分的,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和引发了2008年次贷危机,比如金融空转通过各类名目繁多的创新、追求高回报,在金融体系内通过资金的高回报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金融自身的发展也引发了社会的思考。但是金融要有价值追求,金融的问题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风险的制造者。”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在由“2017(第二届)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者,应该在金融业内部完善金融市场的结构体系,这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补足民生短板,此外,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把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渠道进一步打开,将保险与实体经济连接起来。
最近几年,中国的金融业同样存在“脱实向虚”的问题,金融体系内部资金转来转去,绕开实体经济,通过各类杠杆、各类创新获取高回报,对实体经济来说,推高了资金成本,所以说实体经济要获得金融支持,这个问题需要金融业回归本质,金融的“背叛”带来的风险不容低估。
“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行业,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是保险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今社会是高风险社会,风险无所不在,在各行各业,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都伴随着风险问题,所以化解风险、转移风险、管理风险成为保险业行业重要的功能和责任,所以保险业的作用在当下日益凸显。”姚庆海表示,保险业在化解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人类与社会的矛盾,保障民生、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方向作用凸显,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服务大有可为。
最近,保监会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台了保险支持“一带一路”项目、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等重要的政策。
“为保险业在为民生保障方面提供了养老、医疗、长期寿险等保险机构的长期负债。”姚庆海表示,这有利于积累长期资金,金融“脱实向虚”一个重要的问题就金融业在空转,在赚快钱,和实体经济的联系渠道在衰减,缺乏长期资金形成机制,缺乏长期资金和实体经济的连接机制,而保险业的发展,通过保险提供的长期养老、长期医疗、长期寿险保障产品,积累了宝贵的社会长期资金,同时也补足了中国经济社会当前重大的保障不足的短板。
“所以保险的发展应该说在金融业内部完善了金融市场结构体系,同时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补足民生短板。下一步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把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渠道进一步打开,通过科技创新,保险在风险管理方面大有可为,所以保险通过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服务,发挥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将进一步全面为实体经济服务。”姚庆海分析表示,保险通过提供保障产品,提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险才能真正起到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作用。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
险资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已开始行动
“从保险业的发展情况看,随着保险市场的快速增长,保险资金作为期限长、规模大、来源持续稳定的资金,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在7月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一步保险业要尽快通过改革创新的方式,将国家支持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的文件精神落地,紧贴国家战略需要、贴近行业发展需要,坚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等原则。
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金融业占GDP比重持续上升,金融行业资金回报率与实业回报率差距增大,资金过渡追逐表外利润,社会融资信贷结构性问题突出,实业经营困难,社会资金脱实入虚等问题做出正确研判的基础上,对于金融行业经营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把握和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至关重要。“曹德云表示,为此国务院各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尽管体制,形成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经济体系,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另一方面,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政方针,逐步将金融行业运行经营的目标转移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来、转移到服务民生建设上来、转移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来。
曹德云介绍,从保险业的发展情况看,随着保险市场的快速增长,保险资金作为期限长、规模大来源持续稳定的资金,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保险资金累计规模快速增长,资金实体不断增强,保险业紧贴国家战略、民生建设和行业需要,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场的高度重视和认同。
资料显示,目前保险资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参与和支持实体经济建设,一是通过银行存款转化为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间接融资,截至2017年5月底,保险机构在银行存款超过2.3万亿元,其中多为长期协议存款和定期存款,成为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二是通过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截至2017年5月底,保险资金投资各类债券和股票合计规模超过6.65万亿元,包括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三是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方式对实体经济项目融资,截至2017年6月底,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信托计划、私募基金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超过4万亿元。
此外,保险资金在支持国家战略实施上也做出积极贡献,截至2017年6月底,仅从项目融资看,投资“一带一路”6994亿元,投资绿色金融5923亿元,投资长江经济带2351亿元,投资棚户区改造1241亿元,投资京津冀协同发展1120亿元,投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00亿元,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成为价值的发现者、引领者和创造者,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段时间,保监会还下发了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保险资金创新运用方式为实体经济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曹德云表示,下一步,如何通过改革创新的方式尽快将文件的精神落地,是保险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保险资产管理要紧贴实体经济需要,紧贴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要,坚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在坚守风控至上、安全第一的准则,坚守市场导向、有效供给的主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
曹德云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的精神,深刻体会文件的主旨内涵,从中发现和获取更多新的投资机会,并做好实际操作的准备;二要加快业务创新力度,文件中提出的并购重组,债转股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对保险资金而言属于较新的领域,需要精心设计、稳妥规划,建立专业团队,健全制度规则,要开拓思路,在交易结构、风控安排等方面创新;三是要注重风险控制,新领域隐藏着新风险;四是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原则。保险资金是负债资金,是对投保人的负债,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无论是传统投资还是项目融资都要做好研究,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关系,力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五是制定出台实施细则。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和市场主体要深入开展研究,密切沟通合作,根据实操需要或调整现行不适用的规则,或制定出台新的实施细则,促使国家政策尽快落地。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行业的最高目标,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保险资产管理业将在保监会的领导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共同努力,在国家实体经济建设、金融市场发展、民生保障和国家战略实施等方面做出新的积极贡献。”曹德云总结道。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陈滔:
保险业是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
“这几年保险业发生了深刻的转变,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总的环境的变化,保险业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但就保险业而言,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互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减贫增富等仍旧是保险业的主要功能。”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陈滔在7月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保险虽然不能阻止风险事故的发生,但却可以将风险降低到个人可以承担的程度。此外,因为有精算师的存在使公平交易成为可能,保险转移风险的后果和损失的共同风险使每个参保个体都得到风险保障。”陈滔介绍说,过去的五年特别是“十二五”,保险业的成就是辉煌的,有两点感触很深,一个是大病保险的影响,另外一个是农业保险的影响,在这背后是《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保险业服务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的出台。
陈滔认为,未来保险业的发展目标是明确的,有一些量化的指标,除此之外,其比较关注的还是最后一条,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中,特别是未来的五年怎么样对社会的影响能够持续的增加。
首先,保险业在国家治理当中到底有什么作用?保险业是经济的助推器,保险业是社会的稳定器,保险业还可以促进就业、贡献税收。此外,保险还可以促进消费,汽车信贷、住房信贷保险。
“说到保险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得不提农村经济,在农村农业方面,保险这几年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努力,农业保险已经成为仅次于车险的第二大险种。”陈滔表示,农业保险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持续稳定,保护农业资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
其次,保险业支持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保险有资金融通的功能,可以有效促进投资的增长,保险业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虽然过去两年在资本市场保险业做了一些努力,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得到大家的认同,但重要投资者对此是认同的。同时,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陈滔举例说,2016年底险资在川投资项目已经超过200个,累计投资余额960亿元。
第三,保险行业除了支持经济建设之外,在社会建设方面保险业的作用也是相当的独特,保险是社会风险的重要管理工具,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比如说责任保险的推行不管是公众责任还是其他的职业责任,这些责任保险的推行,不管是医患纠纷还是其他的法律纠纷,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都是有帮助的,责任保险使得保险公司占在了防灾防损的第一线。
最后,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保险已经成为民众财务安全保障的重要机制,在安定人民的生活方面,虽然现在财险公司做得不够,但是相当不错了,因为金融行业里的不可替代性也是其他金融服务业不能替代的,除此之外保险是国家灾害的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重大安全事故善后和处理方面冲在最前面的是保险行业。”陈滔表示,保险还是民众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
除了上述几点,陈滔认为保险在灾害体系中的作用、多层次的养老体系、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也很大,而且已经成为这些方面的主要支持力量。
“保险业参与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大家最熟悉了,不管是个人储蓄的养老保险还是养老社区建设,还是新型的老年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试点,这方面行业做的探索对于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特别从多层次方面保险业做了很多的工作。”陈滔认为,保险在这些民生方面的介入已经很深了,比如说大病保险覆盖范围达到31个省市区,覆盖人口9.5亿,伴随着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这样的新型健康险产品推出,此类产品对整个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保险行业也通过这个越来越多地进入健康产业和健康管理服务。
“所以说保险是经济的助推器又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客观需要和重要标志,同时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消费的快速增长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新国十条’主要要推动的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新兴服务业当中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的分量是相当重的。”陈滔表示,保险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保险业的发展壮大还可以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体系运行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保险业未来还要思考怎么样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怎么样更好地服务民生建设,以及更好地服务精准扶贫。”陈滔表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保险业的作用是独特的,责任也是责无旁贷的,那么行业需要认真地思考怎么样发挥保险的独特作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是协调的发展,同时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行业的努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