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东进”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南拓”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
每经编辑|李晃
每经记者 李晃 每经编辑 官远星
7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将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和产业新城。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施跃华介绍,将从产业和空间两大方面优化成都工业布局。
一方面,优化工业产业布局,要按照“东进、西控、南拓、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城市功能结构,进一步深化落实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
那么,如何能使工业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功能结构相结合呢?施跃华介绍了五方面内容。
第一,支持“东进”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东进”战略,推动制造业重心东移,把龙泉山东侧作为工业空间增量的主要拓展区域和工业经济增量的主要承载区域,促进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等重点区域工业加快发展,开辟“成都制造”第二战场。突出发展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
第二,支持“南拓”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
第三,支持“西控”区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发展。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第四,支持“北改”区域依托国际铁路港,发展适欧、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突出发展高端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第五,支持“中优”区域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实施园区提升计划,一般性制造业逐步疏解,着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支持总部管理、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软件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以更高标准和水平发展工业。
另一方面,优化工业空间布局,要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城市空间层次。
施跃华说“近期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市)县,开展了《成都市工业空间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全市布局20个工业园区和10个工业集中区,与周边城镇区域统筹规划,依托产业支撑,建设新城新区和产业新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