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牧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牧业)业绩再次巨额亏损。
6月23日,现代牧业发布了《盈利警告》公告。现代牧业表示,预期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将录得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亏损净额不少于人民币5亿元。
至此,现代牧业2017年上半年以交出亏损答卷作为结局。
“2017年上半年,中国原料奶售价相比去年同期维持相对较低水平,本公司于2017年上半年的原料奶售价相比上年同期下降近11%。”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现代牧业解释。
此外,现代牧业表示利润亏损还与“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提出强制性现金要约收购全部已发行股份及注销本公司所有尚未行使购股权于2017年3月21日结束后注销本公司授予管理层的购股权产生的非现金亏损”及“有关本集团应收贸易账的呆账拨备”有关。
不过,业内对现代牧业的解释似乎并不完全认可。
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现代牧业亏损的背后是其大规模养殖的成本高,而这也是其亏损的真正原因所在。
现代牧业的业绩困局
实际上,2017年上半年只是现代牧业业绩亏损的延续。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了现代牧业近两年来的业绩情况。数据结果显示,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现代牧业已经出现亏损。
财报显示,现代牧业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2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35亿元减少56.30%;此外,现代牧业2015年中期业绩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持有人人应占溢利为4.77亿元。这意味着,在2015年下半年,现代牧业公司持有人人应占亏损为1.56亿元。
此外,财报显示,在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里,现代牧业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7.42亿元。
综上所述,加上2017年上半年亏损的5亿元,现代牧业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的两年内,已经连续累计亏损达13.98亿元。
不过,这远非现代牧业唯一表现不佳的财务指标。
现代牧业2017年上半年财报尚未发布,或许我们可以从其2015年、2016年财报中窥见一斑。
作为中国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和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奶牛养殖业务是现代牧业的支柱业务;以2016年数据为例,奶牛养殖业务占其营业总收入的69.59%。
此外,液态奶业务是现代牧业的第二大业务板块;以2016年数据为例,该业务占其总收入的比例为30.41%。
财报显示,现代牧业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48.62亿元,较上年同期略增0.36亿元,同比增长0.75%。
虽然,现代牧业2016年出现了收入上的微增,但是,其内在的销售情况其实并不乐观。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牧业的原料奶销售价格确实在下滑。
例如,以包含内部销售为前提,2015年现代牧业原料奶销售收入为40.56亿元,销售量为924092吨,平均售价为4389元每吨;2016年,现代牧业原料奶销售收入为39.88亿元,销售量为1009854吨,平均售价为3949元每吨。
若仅计算外部销售,2015年现代牧业原料奶销售收入为33.24亿元,销售量为752314吨,平均售价为4419元每吨;2016年,现代牧业原料奶销售收入为33.84亿元,销售量为855353吨,平均售价为3956元每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现代牧业2016年的销售量较2015年在增长,但是由于平均售价的下滑,其原料奶的销售收入(含内部销售)反而较2015年在减少(如果计算外部销售收入其微增0.6亿元)。
另外,现代牧业在2016年的液态奶产品业务也表现不乐观。
财报显示,现代牧业液态奶产品业务的收入自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5.02亿元降低1.54%至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4.79亿元;同时,液态奶总销售量自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64559吨降低8.66%至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50313吨。
法治周末记者同时注意到,现代牧业2015年的收入为48.2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99%。
隐患:大规模养殖弊病
不过,虽然现代牧业将亏损归因为“原料奶售价下降”,但是在业内却有不同的看法。
在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看来,“原料奶售价下降”只是其直接原因。“原料奶的销售占了现代牧业的大头。当下的乳业市场现状是下游企业的收奶价格在下降并且收奶的量也在限制。现代牧业的销售量并没有受到限制,但是其售价却是在下降,这也就造成了它营收和利润下降。”
“现代牧业亏损的真正原因,我认为是企业规模太大,在中国乳业市场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原料奶的价格竞争劣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才是它亏损的最根本原因。”宋亮认为,“原料奶售价下降”只是其直接原因,“从‘根’上来说,还是由于大规模养殖的成本高,使得原料奶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导致的。”
“现代牧业对亏损给出的理由虽是理由,但不是真正的主要理由。”乳业专家王丁棉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说法,“全国这么多牧场,同等的市场背景下,为什么人家不亏本反而你在亏本?”
王丁棉认为,现代牧业出现亏损的真正原因其实出在自身。“它的问题主要是投资过大,规模过大,内控成本降不下来。真正的行业人士都会明白,万头规模牧场模式其实是很难控制成本的,这涉及环保、疾病预防、饲料的合理利用、原料采购等多方面。例如,在饲料方面如果一旦进多了就会造成变质,造成成本增加。这才是现代牧业真正的问题,如果它是小企业就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那么,现代牧业现在到底有怎样的规模?
现代牧业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现代牧业共在中国自有营运26个万头规模牧场,饲养总共约229200头乳牛;这些牧场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东、安徽等中国七个省地。
根据现代牧业2016年财报,法治周末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现代牧业的奶牛养殖业务成本。
财报显示,2016年现代牧业原奶销售收入为39.88亿元(外部销售为33.84亿元)。
此外,现代牧业奶牛养殖业务销售成本主要包括饲料成本、劳工成本、公共事业费用、折旧及畜牧场其他开支;前述几项在2016年的成本分别为20.84亿元、1.8亿元、0.6亿元、2.03亿元、2.35亿元,合计27.63亿元(如果扣除内部成本,则销售成本为23.39亿元)。
由此,如果在排出现代牧业在经营开支、财务开支等成本事项,上述事项的成本已经占到了现代牧业原奶销售收入的69.28%(如果扣除内部成本,则为69.12%)。
此外,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现代牧业在2016年动减乳牛出售成本产生的亏损为10.59亿元;如果将其计算在内,成本加损益已经占到了现代牧业原奶销售收入的95.83%(如果扣除内部成本,则已经出现亏损)。
如何自我拯救
现状之下,现代牧业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拯救?
现代牧业在2016年财报中,为自己寻找了4个答案,即加大自有品牌奶销售、继续採取现代科学的繁育和饲养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和原料奶品质、继续进行饲料配方研究持续改善奶牛的饲料营养及优化饲料组合、精细化牛群结构。
“我们将继续扩大我们品牌奶的销售渠道并丰富品牌奶的品类,从而带动本集团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继续加大自有品牌奶的销售成为现代牧业的选择之一。
现代牧业表示,蒙牛的控股将为其进一步扩大中国三四线城市的销售渠道覆盖面提供了可能。“本公司作为锐意开拓下游业务的行业主力军,并持有‘两小时’低温巴氏奶的竞争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蒙牛自今年年初发起了对现代牧业的强制性要约收购。目前,蒙牛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现代牧业61.3%权益,成为现代牧业的控股股东。
那么,作为现代牧业母公司的蒙牛又将会为现代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呢?6月30日,法治周末记者联系采访了蒙牛相关媒体负责人。
“我们注意到了现代牧业半年报预亏的信息,并已通过一系列举措帮助现代牧业扭转局面。我们相信,随着两家公司之间业务合作的不断加深,现代牧业必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蒙牛媒体负责人在回复法治周末记者的邮箱中表示。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在现代牧业发布《盈利警告》之前的6月16日,现代牧业曾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将向蒙牛提供乳制品及服务,未来三年,乳制品供应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10.61亿元、18.99亿元及22.23亿元,合计在50亿元左右。
“短期来看,现代牧业还是要考虑如何拓展下游市场,如何借助蒙牛将自己的变现能力增强。从规模的角度,它要考虑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实现能够大规模养殖并自给自足,提高自己在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对于现代牧业如何摆脱亏损,宋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