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美容美发、健身、餐饮等消费领域,商家常会以打折优惠、方便付款等理由,吸引消费者购买预付卡。但近来,围绕预付卡的消费纠纷和投诉越来越多。很多消费者买卡后,遭遇了商家服务不兑现,服务缩水、退卡难等问题。
预付卡纠纷投诉越来越多
>>>> 案例一:
· 2014年10月,上海康骏养生的60多家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停止会员服务,购买预付卡的会员有上万人,总发卡规模上亿元。由于康骏会馆的经营者资金链断裂,没有足够资金支付消费者退款,将近3年过去了,事情到现在仍没得到妥善解决。
>>>> 案例二:
· 上海的余女士,几年前在浦东一家浴场花一万五千办了一张预付卡。去年却发现商家已经人去楼空,而自己还有6000多元没有消费。余女士找到浴场老板,对方却推脱称,退卡的事需要联系财务。财务又说,电脑里的记录已经没有了,无法处理。她继续打老板的电话,却再也没人接了。
>>>> 案例三:
· 2016年,上海消保委接到60多件关于当地一家名为黑骏马健身房的投诉,该店未获得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相关许可,却以泳池为卖点销售预付卡。开业后迟迟不能提供游泳服务,会员要求退卡却屡遭拒绝。最后消费者进行集体诉讼,法院判决健身房返还消费者预付卡里的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案例三的纠纷之所以能解决,很重要的是经营者有资金可供支付消费者退款,而众多被骗的消费者所经历的大多如案例一、二。
2016年,仅上海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就处理了预付卡消费投诉7635件,而2015年的数字是3996件,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上海12345市民热线去年共接到预付卡投诉9619件;涉及关门跑路的投诉占到总投诉量的20.8%。除关门停业,服务缩水、经营者未及时履约等也是投诉重点。
预付卡弊端突显
预付卡原本是让商家提前锁定目标客户,给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一种商业营销方式。但现在,其弊端也日渐暴露。商家发行预付卡监管薄弱,消费者的预存资金面临风险。
目前,对于预付卡的管理,主要依据是2012年商务部出台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对于发卡企业备案、发卡规模、资金存管等有着具体的要求。但根据上海单用途预付卡协会的初步统计,上海目前各类发卡主体有10万家,但截至今年6月15日,全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企业只有397家,不到发卡商家总量的1%。
上海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 陶爱莲:
发卡的门槛很低,几乎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发预付卡。行业处于一种无备案、资金无存管、无监管的三无状态。
通过发行预付卡来融资套利,用消费者的钱开店,目前已经成为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潜规则。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副会长范林根介绍,有些店还没有装修,就大量发卡。如果发到一定规模店就开,发不到就不开;良心好的就退,良心不好的就跑。这似乎变成了一种异化的融资工具。
上海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 陶爱莲:
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预付卡,就没有办法得到真实的、合理的消费价格。所以表面上看消费者有选择权,其实并没有。所以这迫使很多消费者“必须”去买卡。
立法规范势在必行
针对预付卡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上海、江苏等地正在尝试以各种措施规范市场。
>>>>上海:正着手立法
目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作为2017年立法预备项目,来进一步明确各行政执法部门对于预付卡监管的职责,这一工作最快有望在今年底完成。与之配套的是,上海将建立专门的预付卡信用平台,商家发卡必须备案,发卡量、经营情况等这些信息,消费者都可以随时查询。信用状况不好的,消费者就可以得到提醒。
至于消费者预存资金的安全问题,专家认为可以通过使用保险和担保机制进行保障。例如,发卡面额超过500块,就必须要交保证金或者交资金存管,保证资金稳定。或者买相关保险,如果企业倒闭,则由第三方承担。
>>>>江苏:办卡15天内可反悔
7月1日起,《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新修改的“消保条例”要求保证预付卡的退卡自由,消费者有权在开卡15日内无理由退款。《条例》还规定,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且预付卡不得设定有效期。
如果经营者不提供或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擅自停业、歇业或者变更经营场所且无法联络的,视为欺诈行为,将被列入“预付卡逃逸”黑名单。经营者再去工商办理登记就会被识别出来,严重的将无法再申请营业。逃逸者一旦被抓,工商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将予以处罚。
期待相关监管措施尽快出台,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也注意多收集信息,尽量找信誉好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