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产业崛起,大城崛起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03 02:59

    一个大城市凭什么崛起?有什么样的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可循?

    每经编辑 付克友    

    □ 每经评论员 付克友

    这是一个大城崛起的时代——当城市文明进入前所未的新阶段,城市群的分布和发展,正在主宰城镇化进程。正是极核城市,决定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个大城崛起的国度——当大国崛起成为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大城崛起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条必由之路。因为没有大城崛起,就没有大国崛起。

    这是一个大城崛起的选择——当成都被赋予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也就担负起了大城崛起的责任。中国新的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格局都需要成都的崛起。

    但我们要追问:一个大城市凭什么崛起?有什么样的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可循?崛起之路在哪里?成都刚刚召开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为这些问题提供了鲜明的答案。

    产业!产业!还是产业!

    国内外城市发展实践都证明,大城崛起就是产业崛起,产业崛起推动大城崛起。没有产业崛起,就没有大城崛起。

    的确,一座城市能否站上世界城市体系塔尖,既取决于国家战略意志,又取决于综合竞争能力。纵观全球,历史上发达城市都因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而站到世界舞台中央。

    为什么有的大城市崛起之后能长盛不衰?因为产业重生,城市重生。

    所以,我们看到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在工业革命之后因为钢铁、机械制造等产业崛起,并且在向“全球金融中心”“世界创意之都”这样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继续屹立。

    为什么有的大城市崛起之后却走向衰落?因为产业衰落,城市衰落。

    所以,我们看到像底特律这样的城市,作为举世闻名的汽车城,一度书写美国制造业的辉煌篇章,但却不得不因为缺乏长远规划和单一的产业结构,而申请破产。

    为什么有的大城市从一张白纸迅速崛起?因为产业崛起,城市崛起。

    所以,我们看到像深圳这样的城市,从一个当年落后的小渔村,成为中国改革的先行地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从加工贸易,到新兴战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骑绝尘领跑中国城市。

    而今,我们期待并见证,成都——这座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冉冉上升。

    面对经济新常态、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大背景,成都要赢得未来发展,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秀出市场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就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

    产业崛起,成都崛起。

    大城崛起,是城市功能的崛起。没有城市功能的提升,就没有大城崛起。

    而产业,是提升城市功能的必由之路。因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之间是一个互动调整、新旧更替、动态提升的过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倒逼城市功能提升。

    当我们追问成都崛起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功能,也就是在追问成都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体系。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显然,国家中心城市的每一个核心功能,都需要相应产业发展的支撑。而每一个产业发展的目标,都指向相应的城市核心功能提升。

    城市功能越强大,责任也就越大。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不能满足于独善其身,也不能满足于一枝独秀。

    成都的产业发展,只有与其他国际对手同台竞技,才能体现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在城市群格局中引弓向上,才能体现更强大的区域带动力。

    产业崛起,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产业生态的完善,就没有产业崛起。

    我们无法想象,在一个交通潮汐式循环突出、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园区生活配套不完善的城市,产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产业发展不是某个企业的单兵突进,也不是某个产业的异军突起,而是首先要打造一个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就此而言,成都提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中心城区布局,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这些“优化”都是对成都产业经济地理的重塑,都指向产业链的完善和生态圈的深化。

    其中,成都提出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打开了产业生态的新局面。

    城市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改变了城市的经济地理。比如,成都到2022年地铁运营里程将达600公里,22个区(市)县实现轨道交通全覆盖。这需要以重大功能设施引导城市产业布局,推动优势资源、优质企业向城市功能区和产业新城集聚。

    产业新城的建设,越来越强调生态圈理念。怎么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比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重要。成都需要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态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之所以强调生态链和生态圈,根本目的是要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即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成都产业要想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拥有一个优良的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至关重要。

    因为,产业链的位置,决定价值链的位置。

    产业崛起,需要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生态,归根结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城市产业崛起的动力之源。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在要素市场上还存在大量的扭曲,阻碍着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进行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新动能。

    成都提出,要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包括: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创新技术要素供给,创新土地要素供给,创新资本要素供给,创新信息要素供给要,创新能源要素供给,创新制度供给——每一项创新,都是对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转换,都意味着改革,甚至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因为城市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城市的崛起,取决于人才的崛起;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取决于年轻人的活力。

    所以成都大力实施“蓉漂计划”,鼓励大学生来蓉创业、鼓励在蓉大学生留蓉发展,提出打造“最便捷、最有竞争力、最具吸引力”的人才落户和激励机制,为每一位把人生交给成都的青年人才许下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创新制度供给,也格外引人注目。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企业发展的痛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阻碍。按照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观点,目前中国经济的症结在于制度成本过高。如果能够创新制度供给,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也就能促进产业崛起和经济发展。

    成都提出,对接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让权力远离市场、公平普及万众,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

    这可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这是被历史和现实验证的逻辑——崛起之城,产业崛起。产业崛起,成都崛起。

    产业崛起的成都,就是大城崛起的成都。产业崛起的路径,就是成都崛起的路径。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生态,培育产业新动能,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描绘出清晰可见的产业路线图。

    时间会见证,这是成都产业崛起的新起点,也是成都崛起的新起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成都引领西部产业崛起

    下一篇

    史上最豪分红来了:当心高额扣税 大比例分红的还有这些公司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