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港股A股同现“冰火两重天” 炒故事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02 18:14

    每经编辑 袁东    

    每经记者 袁东 每经编辑 何建川

    上一周港股市场的“奇观”,可让内地投资者开了眼界。

    数十只小盘低价股(港股市场称“细价股”)集体暴跌,下跌20%算少的,动辄“腰斩”,最极端的个股单日竟然下跌近95%。然而同样是在上周,即便小盘低价股显现崩溃之势,但是大盘蓝筹股却我行我素地继续上涨,甚至有个股连创新高。

    众所周知,港股市场作为成熟市场,业绩好、市值大的蓝筹股交投相对活跃,而小市值个股很容易被市场忽视,甚至无人问津。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A股以“漂亮50”为代表的行业龙头等蓝筹股异军突起,而此前一些被大量炒作的题材股,却黯然失色。

    显然,港股与A股近期呈现出了一样的特点,那么是A股港股化了?还是港股A股化了?

    港股A股同现“重大轻小”

    在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前,A股与港股的特点完全不同,A股投资者重题材、爱炒作,而一些大蓝筹因涨幅相对落后而被炒作资金忽视。而港股市场,却看中业绩、市值、现金流等基本面,甚至百亿港元以下的个股,券商的研究机构都不会去覆盖。很大程度上上述情况与投资者结构有着密切关系,A股以散户为主导,甚至一些机构也在进行散户化操作。而港股市场则以机构为主,他们喜欢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但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内地资金大量参与港股市场的投资,而全球资金也借道香港进入A股市场。最近222只大市值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让A股国际化更近一步。可以看到,港资已经介入不少A股,甚至成为一些A股的十大股东,资金的融合成为大趋势。

    随着资金的融合,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走势上也在融合。A股上,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海康威视等不断创出新高,从港股市场来看,腾讯控股、吉利汽车同样是冲上高峰,甚至连汇丰控股也连续上涨创出近3年的新高。

    而就在上一周,大批低价小市值港股暴跌,让港股市场“重大轻小”的现状走向了极端,虽然A股小市值个股没有那么极端的表现,但是仍然不如大市值股票走势优异。

    个股表现已经很明显,而从指数上看则更为清晰。2017年至今,分别代表港股市场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的恒生综合大、中、小型股指数的涨幅分别为19%、14%和6%。而值得注意的是,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在第二季度突破了第一季度的高点,但恒生综合小型股以及中型股指数,仍处于第一季度高点以下。

    反观A股,同样呈现上述港股的运行趋势。2017年至今,上证50指数上涨11.5%,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0.78%,中小板指数上涨了7.33%,创业板指数下跌了7.34%。显而易见,A股同样出现“重大轻小”的现象。

    重回价值投资

    虽然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港股A股互相融合等说法同时存在于市场上,但是从今年上半年看来,A股走势向港股走势靠近确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港股的投资手法对A股投资又有什么启示?

    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近期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变和下降,相信是导致大、中、小型股出现表现不一的主要原因。流通性好、业绩稳定向好、派息分红好的大盘股,其股价近期都能创出历史新高。在市场未出现新状况之前,投资部署上,建议顺势而为,会来得比较稳妥。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则指出,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股指上涨的影响因素,毫无例外全部都是主要由盈利改善而驱动,其中恒指因为便宜,所以是估值加盈利双重驱动。目前估值和盈利匹配度好的资产不多,具有明显竞争力优势并且盈利持续超预期的核心资产更是强者恒强、物以稀为贵。

    针对内地资产,他指出应该聚焦经济转型,要与“核心资产共舞”,应该淡化GDP的季度性预测,而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企业的基本面分析。通过炒故事炒股的黄金时期已成往事,现在要脚踏实地。过去的5到8年,经济增速放缓、货币宽松阶段,投资者习惯于在“钱多资产荒”等口号下炒故事、炒泡沫。

    “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赢家通吃、强者恒强可以作为下阶段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参考。但是,美国80年代各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龙头公司都依靠盈利而走出强势行情,不是凭借所谓“漂亮50”的标签而提升估值,但是,恰恰实现了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漂亮50”泡沫行情所没有实现的真正长牛行情。美国80年代不是“漂亮50”行情,很多人把今年上半年A股行情归纳为美国“漂亮50”行情的翻版,其实不准确,“漂亮50”行情在70年代初就泡沫破灭了。”张忆东表示。

    而从操作策略上看,张忆东认为,以A股市场为代表的境内权益资产,精选的也应该是竞争力能持续提升的各行业的优质公司,龙头“盈利改善驱动价值重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的发展秘密:科研院所是创新源头 企业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

    下一篇

    “工厂成都”要变“总部成都” 2020年实现产业本地配套率超60%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