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都区:突出三大产业 借“中优”契机实现产业“三个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02 14:4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张强    

    每经记者张强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成都决定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形成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的空间层次。这意味着,新都、郫都、龙泉驿、双流、温江等原属二圈层的行政区也属于成都中心城区。

    当天大会结束后,新都随即召开分组讨论,在新的区位优势面前,新都区提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空间资源配置,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能级提升。

    找差距立方向

    新都查找分析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新都基本形成了机电装备、家具、食品、医药、物流等众多产业门类和9个产业集中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2亿元。但从产业空间布局来看,还存在区域同构、缺乏统筹,空间零碎、结构不优,要素错配、管控不力,环境承压、产城不融的突出问题,导致支柱产业聚焦不够、市场主体规模偏小、产业发展质效较低、国土利用空间趋紧,已经影响到新都的深度发展,新都区高度重视。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作出了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增强“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重要增长点,成德绵创新带的重要节点,新都肩负着建设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及现代物流业集聚区、成德绵创新驱动先导区和军民融合示范区的重大使命。

    面对新的责任担当,新都区直面问题,按照“差异协同、集聚集群集约、产城商居融合”的原则,确定了“两轴两区”产业空间布局:“两轴”,即毗河科教文创金融商贸发展轴,北星干道都市农业近郊旅游发展轴;“两区”,即以轨道交通和航空发动机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物流业集聚区,着力构建空间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载体支撑有力、城市能级跃升的发展格局,推动城市成长坐标、产业发展目标、企业经营指标“三个统一”,最终实现新都产业发展从跟踪型到引领型、从植入型到内生型、从梯度转移承接到反梯度辐射“三个转型”。

    优化和提升产业空间布局

    “四个明确”全力推动新都产业发展

    区域功能定位是由特定的地理、经济、政治、生态要素所决定。产业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城市能级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城市功能定位思考和设计。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新都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空间资源配置,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能级提升。重点做好“四个明确”。

    首先是要明确主体功能。坚持全域统筹,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考量城镇、经济、人口发展趋势,严守40%的国土开发强度上限,划定180平方公里重点开发区、252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65平方公里弹性控制区。

    其次是明确主导产业。突出发展三大产业:一是以中国中车成都公司为主机企业,重点发展城际动车、城轨整车新造、维保,以及“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配套,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二是以中国航发624所、420厂为主机企业,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整机制造、单元体制造、零部件加工及附件制造,打造千亿级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三是以美国安博、传化集团、京东、阿里菜鸟等领军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电商物流、总部经济、供应链金融,打造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

    然后要明确主体园区。以产业集中区清理整合为抓手,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确保资源优先保障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一是建设以轨道交通和航空发动机为主导产业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力争2025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园区产业集中度不低于90%,主导产业占比超过60%。二是建设以面向“一带一路”通道经济、国内公路物流平台经济、区域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为重点的现代国际公路港,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力争2025年交割量达到4亿单以上。

    最后要明确主要保障。一是制定产业导则。出台鼓励发展、优化提升、禁止发展“三个目录”,严格产业准入。对不符合成都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新都主导产业布局的低端低效产业,坚决清理疏解、外迁转移,腾出资源、空间等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对机电装备、医药、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专精特新方式实施能级提升,推动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同时围绕主导产业聚合科研设计、专业技能队伍、生产性服务和专项基础设施配套,构建特色产业生态圈。二是强化政策导向。按照鼓励、提升二个类别,分类出台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差别化引导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助推产业做强做大。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企业家精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神华巨额分红现金红利发放日为7月10日

    下一篇

    华谊兄弟互娱(天津)7885万认购大地院线95万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