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彭斐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陈俊杰
6月30日上午,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最新钢铁行业PMI指数,6月份该指数定为54.1%,较上月小幅回落0.7个百分点,但继续处于扩张区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主要分项指数当中,新订单指数从高位回落2.1个百分点,是影响综合钢铁PMI指数回落的主要原因。
就在一个月之前,钢厂接到的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超过10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当月钢铁PMI指数回升至54.8%,创下一年新高的主要因素。
西本新干线分析师邱跃成表示,6份国内处于高温多雨的传统消费淡季,工程施工有所放缓,加之钢价大跌,终端用户及中间商均观望情绪浓厚。
不过,来自兰格钢铁的分析认为,现在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尾声,也意味着市场环境将发生变化,钢铁市场或将在下半年出现转折。
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虽较5月份有些回调,但钢铁PMI指数在50%的荣枯线之上,反映出钢企生产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且6月还是传统需求淡季。
6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为58.6%,较5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与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则出现一定的缩减,本月钢铁行业采购量指数为52.3%,较上月降低2.7个百分点;原材料进口指数为50.5%,较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2.2个百分点至48%。
虽然只有生产指数有所上升,但邱跃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以上四个指数变化来看,由于钢铁企业利润处于高位,钢厂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来自市场机构西本新干线的最新监测显示,若按当期成本计算,螺纹钢盈利约930元/吨左右,热卷盈利800元/吨左右。
当前钢厂利润整体维持高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利润总额达1053.1亿元,同比增长93.5%。
在利润的刺激下,钢企的生产热情也得到释放。据中钢协统计,2017年6月上旬会员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85.93万吨,旬环比增加9.54万吨,增幅5.41%;全国预估日均产量235.89万吨,旬环比增加9.19万吨。
当前行业景气度依然高位,金联创市场分析师弭澎琦说,除了钢厂生产热情的高涨,社会库存的下降也说明有需求的拉动。
据中钢协数据显示,截止6月上旬末,会员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272.34万吨,旬环比减少7.59万吨,降幅为0.59%;较5月上旬末减少96.06万吨,降幅7.02%。
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全国钢材市场库存增加57万吨,钢厂库存减少148万吨,市场库存和钢厂库存合计较去年同期减少91万吨,而上月为增加71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回落至58.4%,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仍然处于高位。6月份钢厂接单因季节性影响有所回落,但整体销售情况依然良好。
对此,邱跃成表示,当前的产业链库存整体得到明显消化,显示钢厂产销衔接较为顺畅,行业景气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钢市下半年或现转折
在2017年过半之际,钢铁PMI虽然小幅回调,但依然在50%荣枯线上的表现,或许也为钢市下半年走势定下一个不错的基调。
截至6月29日,西本钢材指数收在3780元/吨,较上月末大幅下跌170元/吨,月环比跌幅为4.3%,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480元/吨,同比涨幅为64.35%。
在弭澎琦看来,虽然近期钢价出现向下调整,但相比于去年同期已有明显涨幅,这也得益于钢铁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让供需关系日趋平衡。
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具体要求,其目标是,从2016年开始,要用5年的时间,实现再压减1-1.5亿吨钢铁产能的任务。
6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钢铁行业去产能完成情况,截止5月底,全国已经完成了4239万吨的粗钢产能压减任务,5000万吨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了84%。
在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看来,2016年各省市自身报批的钢铁去产能任务高达9000万吨,实际完成了6500万吨,剩余的任务基本都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因此使得今年的去产能任务完成得更快。
据兰格钢铁统计,从去年到目前为止,钢铁行业已经完成了超过1亿吨的去产能任务,到年底,就算今年任务不再超标,整体去产能任务也将完成1.15亿吨。
根据3-5年完成1.4亿吨钢铁产能压减任务,到明年只剩下2500万吨的产能需要去除,也就是说,钢铁行业的去产能任务或已进入尾声。
对此,王国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后续的去产能很可能在明年就将全部完成,因此,行业将进入“后去产能”时代。
兰格钢铁网专家团成员、天津友发钢管集团副总裁韩卫东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从去年到目前为止支撑行情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市场有波动,但下跌时间不会太长,很快会反弹,并且反弹经常创下新高,这就是去产能所带来的好处。
在韩卫东看来,市场很有可能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转折,但不会马上发生根本转变,而是会有较长时间的一个缓冲期,未来市场将围绕钢铁行业的合理利润来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