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尽管“3·15”晚会这类的活动年年举行,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注定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除了中国消费者对假货有切身的相关性以外,就连外国机构也格外关注,不过,在这其中也不乏带着“有色眼镜”的情况。
近日,欧洲刑警组织和欧盟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2017年欧盟打击假冒和盗版的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长达70多页的报告竟声称,全球超过八成假冒伪劣产品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并无端指责上述地区是全球假货的核心集散地。假货问题一直为国内外所关注,如何看待这一报告?中国假冒侵权问题的真相如何?
对此,商务部发言人孙继文昨日(6月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报告对中国的指责是不负责的,其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她也表示,如果是统计欧洲地区的中国假货还勉强可信,若是统计中国的假货,甚至中国假货在全球的占比,其统计方法的可靠性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报告真实性引质疑
据《报告》内容显示,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的假货生产地,而香港则是最大的中转站,总共占据了全球86%的假货份额。
6月29日,商务部发言人孙继文在发布会上表示,“治理侵权假冒问题是全球性难题,既有市场因素,也有监管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执法合作。”
赵萍则认为,欧盟的做法不排除有抹黑和栽赃中国的嫌疑。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产生负面影响,为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合理依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中国的侵权假冒问题一直是被国外炒作的话题。比如,今年5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知识产权的《特别301报告》,再次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名单。2016年年底,该办公室曾发布《恶名市场非常规审议报告》,将中国4家网站和6家实体市场列入“恶名市场”名单。
前4月查处4600余起侵权案
对于欧盟统计报告的真实性,相关人士认为现在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但近年来,中国政府与假货作斗争的努力却是有迹可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早在2015年4月,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就部署开展了“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的“清风”行动,要求全面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严厉查处跨境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行为。维护“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
据商务部统计,“清风”行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2017年1~4月,中国海关查获出口侵权商品案件4600余件,扣留货物93万多件。质检部门查获出口质量不合格产品42.5万余件,涉及服装、箱包、玩具、电子产品等。
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如今电商平台也成为打假的重要力量。据新华社报道,阿里巴巴已经拥有了一支中国民间规模庞大的打假队,该打假队由2000多名打假队员和5000多名志愿者组成。
在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的12个月中,阿里巴巴关闭了电商平台上的3.8亿个商品页面,18万家违规商铺,并协助各地执法部门铲除了675家假冒侵权窝点。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曾表示,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有33例。
将加大制售假打击力度
侵权贸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涉及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跨境、隐蔽的制假售假行为越来越频繁。
孙继文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对侵权假冒问题保持高压态势。包括加强进出口环节的监管;继续扩大国际执法合作,提高对跨境制售侵权假冒商品的打击效能;继续对重点专业市场和商品集散地加强日常监管以及推进“打建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的海外形象。
对于侵权打假,赵萍表示,中国也是假货的受害者之一。除了来自国外的侵权商品以外,国内越来越发达的电商平台,也成为假货的主要集中点。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海关近年来在进口环节查处的侵权案件以年均10%的速率持续增长。2016年,全国海关共查扣涉嫌侵犯自主知识产权货物757.85万余件,同比增长13.2%。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