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保监会发布了今年前5个月的保险公司保费数据。今年前5个月,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717.39亿元,同比增长32.65%;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本年新增交费(绝大多数为万能险)3084亿元,同比下降59.4%。
在监管高压下,多数险企万能险保费出现下降。《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显示,今年前5个月,46家寿险公司万能险保费出现下降,其中,下降超九成的险企有12家,有29家险企下降幅度超过五成。
万能险保费下滑六成
保监会昨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956.41亿元,同比增长11.65%;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717.39亿元,同比增长32.65%;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240.00亿元,同比增长17.03%;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78.00亿元,同比增长17.44%。
引人注意的是,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3205.70亿元,同比下降60.34%。其中,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本年新增交费(绝大多数为万能险)3084亿元,同比下降59.4%。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显示,在有数据可对比的68家寿险公司中,有46家险企万能险保费下降,占可对比公司的68%;有22家险企万能险保费上升,占可对比公司的32%。
具体来看,下降幅度前十的寿险公司分别为中法人寿、君康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和谐健康、幸福人寿、汇丰人寿、中华人寿、信泰,下降幅度分别为-100.00%、-99.71%、-99.55%、-98.51%、-97.92%、-96.60%、-96.47%、-93.53%、-92.43%、-91.63%。
万能险下降幅度在50%到90%之间的险企包括农银人寿、国联人寿、中融人寿、复星保德信、昆仑健康、国华、中韩人寿、利安人寿、恒大人寿、渤海人寿、阳光人寿、东吴人寿、华夏人寿、合众人寿、珠江人寿、长城、瑞泰人寿等险企。
万能险正增长的险企包括天安人寿、工银安盛、百年人寿、中银三星、平安寿、泰康养老、新华、太平人寿、中意、太平养老、光大永明、弘康人寿、君龙人寿、信诚、建信人寿、华泰人寿、中宏人寿、民生人寿、平安健康、中美联泰、陆家嘴国泰、交银康联等险企。
个别险企万能险潜藏风险隐患
近日,审计署在《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个别保险公司通过资产管理计划、万能险等筹资入市,影响资本市场秩序”等问题。
对此,保监会表示,保监会高度重视审计报告中反映的相关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查找制度漏洞,进一步推动整改落实。
保监会同时提到,近年来万能险的快速发展潜藏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是个别保险公司违背万能险自身发展规律,把产品设计成期限短、保障低的纯理财型产品,业务结构严重失衡。二是个别保险公司把万能险作为融资工具,激进投资,资产负债严重错配,给公司自身带来现金流等风险,影响了资本市场秩序。三是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在法人治理、资本真实性、资金运用、产品管理等方面监管不力。
保监会提到,将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强化重点公司监管,推动万能险有序健康发展。一是强化法人治理、资金运用、产品管理等领域的监管力度,对重点公司实施全过程、穿透式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力度,对恶意扰乱市场秩序、违规运用保险资金、背离万能险自身发展规律的行为,坚决查处,决不手软。三是健全和完善监管制度,督促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前,保监会5月份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开发设计保险产品时,“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同时还要求“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
一系列监管规定收紧万能险后,今年万能险呈现连续下降态势。数据显示,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1月份同比下降53.81%,前2个月下降61.36%,前3个月同比下降61.79%,前4个月同比下降61.33%,前5个月同比下降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