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王敏杰
每经记者 王敏杰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全球市场最近崛起的明星创新产品超过80%都是来自新兴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的核心特征是,都有一两个‘产品大师’在背后推动,这些产品大师对消费者及其真实需求有着比大企业更天然、更深刻的理解,对技术、工艺和审美趋势有着超越常人的追求、认知和把握,同时不迷信大企业的资源优势,而且能够洞悉大企业、大品牌的弊端和短板。”6月28日,在一场化妆品行业论坛上,磐缔资本创始合伙人的王茁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离开上海家化总经理这一职位后,王茁似乎很顺畅得完成了角色转换,从企业家转身成为投资人,不过其仍在专注化妆品领域。“很多企业希望靠引入资本、挖人和规范管理来启动下一代明星产品,但这似乎不是一个与明星产品有很大关联的路径,明星产品更容易诞生于那些经常接触市场、观察市场的产品大师。”王茁说。
新兴企业受关注
全球范围来看,眼下,化妆品行业正经历兼并收购期,尤其一些新兴企业正愈发受到关注。就在几日前,联合利华才宣布拟收购彩妆品牌Hourglass,并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据悉,这是联合利华在高端彩妆领域的第一次收购,但其并未公布具体的收购价格。不过,在王茁当天的讲话中,给到了一个关于这起收购的价格范围:2.5亿~3亿美元。目前,这一数字尚未得到联合利华方面的证实。
也是在本月,雅诗兰黛集团对外公告,称投资北美初创美容公司DECIEM,不过在声明其未透露任何交易细节。再往前一些,去年7月份,欧莱雅集团亦对外宣布计划出资12亿美元收购美国“年轻的”高端彩妆护肤品牌ITCosmetics。在王茁看来,最近二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年,全球化妆品的发展进入一个由小而美品牌推动的“部落化(tribalization)”趋势,一些拥有好产品、有产品大师背书的新兴企业正愈发为行业巨头关注。而与之相应的,欧莱雅、资生堂等化妆品巨头的霸主地位则已需要靠丰厚的广告预算和巨大的渠道影响力来维系。
“化妆品行业的传统套路基本上不太奏效了,很多大龄品牌都无法适应巨大而热烈的市场变化,在这个美丽的新世界里,老和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是优势。未来只属于那些善于感知应对和引领变化的挑战者和创新者。”王茁这样向记者指出。
即便全球范围内化妆品行业的前述新趋势已经在显现,但就中国市场来看,到目前为止并尚未出现真正有“建制”敢于推翻传统的品牌。
在前述化妆品行业论坛中,一位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指出,过去20年,崛起的中国化妆品品牌中,几乎没有哪个品牌诞生了两代或者两代以上的超级明星产品。也很少有品牌像西方品牌那样能够跨界,或者能够挤身主流时尚界或者奢侈品界。“说明我们的本土化妆品企业和品牌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应该说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的空间。”
资本“搅动”行业
28日的行业论坛上,同样从上海家化走出来的葛文耀也发表了讲话。他说,现在中国化妆品市场还是两位数增长,但行业格局仍旧比较分散。“按照经济规律,发展的历程应该是寡头垄断。比如说五个寡头占的份额百分之七八十。现在要看的,大概有两个企业接近零售一百亿,超过40亿,有两个企业。”
无疑,相较全球的化妆品市场来看,中国化妆品行业在自主研发能力上仍相对落后,但在前述分散的市场格局下,化妆品行业的发展也已经悄然进入新阶段。除了一些化妆品企业积极寻求上市外,行业内的兼并收购也在慢慢显现,尤其在渠道方面,其中两大并购家族分别为怡亚通(002183.SZ)、青岛金王(002094.SZ)。以青岛金王为例,2016年,其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广州韩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及上海月沣化妆品有限公司40%股权。
很显然,在前述行整合的背后,机构乃至资本起到了很大的推助作用。有观点指出,一些具备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上市,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进一步的渠道扩张、产品研发和营销宣传,扩大知名度,推出符合本土消费者诉求且更具差异化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但在王茁看来,有些投资化妆品产业的大机构虽然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一流的供应商资源,但是在收购了化妆品企业之后并没有推出超越以往的创新产品,也没有催生出能够俘获新一代消费者之心的酷品牌。他一并认为,历史上曾经诞生过的明星品牌与当时企业拥有的资源关系不大,其中即包括资本是否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本土化妆品牌间的整合态势尚未到“火热”状态,一些经营经营算得上靓丽的企业,目前也并没有涉及太多并购以及风险投资等,但中略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剑锋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范围来看,中国的整个日化行业已经是处于整合阶段。未来本土化妆品间的兼并整合肯定会增加,品牌集中度提升是一个长远的趋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