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临空经济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三四线城市亟需“筑巢留凤”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28 21:5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虹蕾    

    (业内专家探讨临空经济区怎样吸引人才 主办方供图)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张海妮

    “高端人才有时候像候鸟一样,哪个地方好,就往哪个地方去。”6月28日,在海口举办的首届临空经济“一带一路”发展论坛上,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宏对临空人才做出如此比喻。

    上述比喻背后是中小城市不断涌现的临空经济区和人才“难求”的现状。其实,找到合适的人才仅是第一步,把人才留下来更为重要。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融资平台的构建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将是三四线城市留住人才的可行性“药方”。

    一位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人员在会后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临空经济的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目前产业界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更应该沉下心做一些人才方面的‘冷思考’”。

    三四线临空经济区引才难

    近年来,临空经济区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转移地和承接地。与此同时,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圈、海口美兰临空城、成都双流临空经济区等一大批“临空经济区”如雨后春笋,迅速出现在各大、中型机场周边。

    据中国民航报报道,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有62座城市依托54座机场,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是地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持续推进,各个临空经济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怎样打破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临空高端人才不平衡的现状?三四线城市怎样吸引高端临空人才?这些话题也成为首届临空经济“一带一路”发展论坛上各路学者热议的焦点。

    论坛现场,一位临空产业的相关高管称自己曾面临引进人才方面的困惑,从产业布局到物流配套,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才的支撑,“范围怎么确立,团队怎么组合”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寻求到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邬跃认为,临空经济小批量定制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培养临空人才的时候,也需要精准定位这种需求。

    谈到产业园区人才精准定位,邬跃称临空经济人才的引进,首先要明确当地的发展业态,由需求反向补充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直接击中发展中的痛点,否则会浪费精力和时间。

    邬跃以冲绳为例分析称,冲绳作为日本的航空枢纽港,是一个旅游岛,既没有产业,也没有更多的需求,但是物流成本低,大量的货物可以集散到冲绳,再分拨到全日本或者全球,因而需要更多物流管理,物流战略规划物流技术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精准定位。

    从“引进来”到“留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找到合适的人才仅是第一步,能把高端人才留下,将其研究出的合适的项目转化为成果更为重要。

    张宏回忆称,一位在相关产业的朋友曾跟他分享,一些已经在科研机构取得成果的项目,因缺乏资金扶持,只能通过应用研究院进行引用推广,再进行分成。“因此,跟中小机场和三、四线城市建立临空经济区的时候,最好能够有一个融资平台,建一个创业基金。这样让人能够来得来,留得下,成果出得快,项目落地实。”张宏称,三四线除了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需要用融资平台留住人才,保障研究成果的转化。”

    除了资金支持,产业配套也十分重要。一位参会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三四线城市通过一些优渥的条件留住人才,也是一种方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涛指出,不同于一线城市天然的机遇和优势,三四线城市需要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人才,倘若不能构建全产业链的临空经济,能在一个环节或者一项技术上有所突破,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此外,黄涛认为,目前临空产业的人才引进也不完全依赖高校,一些大型企业也有自身的培训机构、培养体系、标准要求;相对而言,中小企业的综合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更多地和高校、中介机构联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超级大片排片占比达80% 已成“潜规则”

    下一篇

    【微博:关闭超过15分钟以上的长视频上传功能】6月28日,微博公告称,6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微博按照有关规定,对视听节目服务进行全面整改。微博诚挚接受政府管理部门的批评,并将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