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新5系上市提速宝马在华布局 豪华车格局或再生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28 19:2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骆一帆    

    每经记者 骆一帆 每经编辑 杨翼

    6月23日,第7代BMW 5系正式上市,新车推出528Li~540Li共五款车型,建议零售价区间为44.99万~66.39万元。

    BMW 5系作为宝马在华销量和品牌的重要担当,如今随着全新5系的上市,不仅为宝马在中国市场增加了重要砝码,同时也表明宝马在华本土化发展也再度提速。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正迈进本土化发展新阶段,全新5系将再一次推动我们前行。”

    事实上,在全新“第一战略”推动下,今年宝马已在多个方面加速在华布局。而在宝马加速布局的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竞争也在进一步加剧。就今年以来的市场情况来看,受“上汽奥迪”事件影响,长期位居豪华车第一阵营前列的奥迪销量遇挫,而宝马和奔驰则抓住时机,希望占据豪华车销量竞争的有利位置。

    业内有分析认为,BMW 5系是宝马在华销量最好的车型之一,因此BMW 5系换代上市,对宝马在接下来豪华车市场竞争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宝马在华布局提速

    截至今年4月,宝马在华累计销量达到300万辆,标志着宝马在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刘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宝马集团在中国总销量到达300万辆,这显示了宝马强大的品牌感召力和体系竞争力。宝马将以此为基础再接再厉,推动全球战略在中国落地,深化本土化发展,力争实现更大突破。”

    事实上,在全新“第一战略”推动下,除BMW 5系换代外,宝马在其他方面也在加快在华本土化发展脚步。

    今年5月,宝马新大东工厂正式投产,在产能提升的同时,新工厂的高度智能、自动化,也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更有力保证。据记者了解,第7代BMW 5系也在此工厂下线。

    而在6月的CES亚洲消费电子展上,宝马还针对中国市场,将其“ACES”未来战略进一步细化,以促使该战略在华落地实施。

    不仅如此,在全新“第一战略”框架下,宝马在华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在全面升级,BMW童悦之家系列活动已全新启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升级是宝马‘第一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是宝马的DNA。”

    之所以加快在华发展脚步,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对宝马全球发展正变得愈发重要。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就BMW 5系来说,全球三分之一销量来自中国市场,因此在全新BMW 5系的设计和研发中,中国客户的需求是宝马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数据显示,去年,宝马在华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大关。在刘智看来,中国市场作为全球销量最大单一市场,无论在销量还是在利润上,对宝马集团在全球的成功至关重要。

    豪华车市场格局生变

    就中国今年的乘用车市场来看,整体情况难言乐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前5个月,市场仅微增1.5%。相比之下,宝马所处的豪华车市场却增长迅速。在同期销量排名前十的豪华品牌中,除奥迪外,其他均实现两位数及以上的较快增长。然而,在车企高速增长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市场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

    在宝马所处的豪华车第一阵营,奥迪销量出现大幅波动,前5个月在华累计销售20.29万辆,同比下滑15.2%;奔驰宝马乘势而上,奔驰(含smart)同期累计销售25.19万辆,同比增长36%;宝马(含MINI)则累计销售24.27万辆,同比增长19.9%。

    在第二阵营,凯迪拉克、捷豹路虎、雷克萨斯在去年跨过10万辆大关后,今年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例如凯迪拉克,今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增长86%;雷克萨斯同期销量增长了33.4%;“后来者”中的林肯、讴歌,同期更是保持了三位数的增长。由此来看,豪华车市场的角逐正愈演愈烈。

    就具体车型来看,在激烈竞争中,C级车较量显得更为重要。乘联会数据,今年前5个月,国产BMW 5系累计销售5.39万辆,在宝马在华销量中占比达22.2%,是宝马在华销量占比最大车型;而在奥迪的车型中,国产A6同期销量占比为27.45%,同样是奥迪在华销量占比最大车型;奔驰方面,尽管E级的销量占比并不是最大,但4.58万辆的销量和157%的同比增长,无疑是奔驰今年在华销量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此背景下,BMW 5系的全新换代,无疑对宝马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全新BMW 5系未来销量的多少,或将影响宝马和奔驰的竞争,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BB在华的发展格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原创 | 童卫东:违法偷排打击力度加大 罚款上限达一百万

    下一篇

    视频 | 别涛:系列组合拳 震慑监测数据造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