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盼
回归20载,香港经济民生曾历经几番风雨。背靠中央支持,香港经受住考验。如今放眼香江,维多利亚港繁忙依旧,东方之珠璀璨依然。
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奋发有为,20年来经济民生发展成绩卓然。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依然稳固,一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回归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3.2%,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香港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3.5%以下的低位,基本实现全民充分就业。香港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也屡创新高,男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1.2岁和87.3岁,双双位居全球之冠。
背靠国家 无惧风雨
“香港回归20年,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香港也不例外,经历过不少经济上的风风雨雨。但是由于国家的支持,这20年来,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取得非常好的发展。”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对记者说。
回归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2.49万亿港元,20年间增长82%,年均增长3.2%;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同期增长六成,超越日本和欧盟。财政储备从回归之初的3700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近1万亿港元,增长150%;外汇储备从928亿美元,增长到3905亿,增长了3.2倍。
截至2016年底,香港证券市场总值约3万亿美元,排名亚洲第四、全球第七;首次公开募股额超过纽约、伦敦,再次荣登全球首位;人民币存款和存款证结余超过62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同时,香港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香港连续5年跻身全球十大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行列。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连续两年夺冠。
“如果我们把这些发展成就和进步,放到香港回归不久就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来又遭遇非典疫情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放到当前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中作比较,我们就会更加感到殊为不易。”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港,在国家大力帮助下,新成立的特区政府击退炒家,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健全。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同样依靠中央支持,特区政府经受住考验,进而成为境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巩固。
2003年,香港遭遇非典疫情,经济陷入低谷。中央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同一年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为帮助香港经济复苏,特别是助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枢纽,中央政府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批准试点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沪港通”和“深港通”。接下来,“债券通”的开通,将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安排。从推出惠港政策,到搭建“互联互通”机制,国家始终助力香港经济稳步前行。
创新发展 机遇无限
作为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发达的金融业构成了香港经济竞争力的基石。特区政府新闻处数据显示,香港有超过150家持牌银行,银行业对外交易量超过2.3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六;全球前100家银行中,超过70家在香港经营业务;香港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值总额约26万亿港元,每日平均总成交金额达600多亿港元。2016年,香港首次上市集资活动总额达1950亿港元,蝉联全球第一……
“内地企业把香港作为海外集资的首选地,当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超过1000家,总市值2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逾六成。”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陈维民说。
陈茂波说:“内地改革开放给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没有国家的发展也没有我们今天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本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原则,香港机遇无限。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定位,就是做“超级联系人”,在“一国两制”安排下,发挥好“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做好国内和国外的“超级联系人”工作。“超级联系人”的作用不只限于金融,还可延伸至贸易、航运、物流、专业服务,乃至科技、文化、教育、信息技术、设计等领域,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提出发展科技资讯项目的数码港,到成立政府创新及科技局;从提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到施政报告推动“再工业化”,回归以来,香港致力于拓宽经济基础,推动多元经济,并集中发展创新科技和创意产业等领域。
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创科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2015年,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在香港成立其在海外的首家分支机构“卡罗琳中国香港再生医学中心”。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
分享成果 改善民生
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等国家重大发展规划也为香港经济再次腾飞提供契机。“过去30年,如果说内地的改革开放是香港发展的一只‘翅膀’,那么香港现在拥有第二只‘翅膀’,那就是大湾区。”梁振英对记者说。他认为,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互补性很强,香港高度国际化的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都是强项,能在大湾区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梁振英说,香港未来发展的另外一个机遇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一带一路”倡议,香港企业一方面可以和内地企业“拼船出海”,另一方面也可引进外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进入内地。
为了让更多居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特区政府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服务。据统计,本届特区政府2016—2017财年投入的民生福利开支较5年前已经增长了70%以上。为从根本上解决房屋问题,特区政府在2014年公布长远房屋策略,采取灵活变通和供应主导的策略,加快兴建公营房屋,多管齐下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未来3到4年,由政府兴建提供的公共房屋总量将比5年前增长50%。
香港的劳工市场一直展现出抵御外围冲击的韧力。2016年总就业人数达380万人的记录高位,较1997年增加约65万人。梁振英说,受惠于香港整体经济环境和法定最低工资政策,香港基层市民的就业情况及收入改善,当中因失业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的个案数字跌至20年来新低。
2013年,特区政府以家庭平均月收入为标准,设立香港历史上第一条贫困线,让政府和社会了解贫穷情况,协助制定政策和审视成效。在扶贫政策介入后,贫穷人口在2013年从134万人减至97万人,贫穷率从近两成跌至14.5%,此后贫穷人口连续数年跌破百万水平。
走过20年回归路,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虽仍面临困难和挑战,比如房屋供不应求、阶层流动通道狭窄、人口老龄化加快,但即将于7月1日就职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香港的发展是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找到自身经济新的增长点;过去是这样,未来也将是一样。我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香港的前景将会非常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27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