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老虎汇耗资亿元增持 嘉应制药控制权之争会否战火重燃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27 01:1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吴泽鹏 陈鹏丽 金喆    

    (6月23日,记者实地走访老虎汇,但当日未有员工上班  每经记者 吴泽鹏/摄)

    每经记者 吴泽鹏 陈鹏丽 金喆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去年12月,斥资10.47亿元、受让11.27%股份,深圳市老虎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虎汇)成为嘉应制药(002198,SZ)第一大股东,但不是控股股东,上市公司也暂缺实控人。这也为此后出现的控制权之争埋下隐患。

    为了通过增加持股比例控制上市公司,6月份以来,老虎汇两次增持,合计耗资近亿元。截至6月19日,老虎汇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嘉应制药6436.2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68%。

    两次增持合计耗资近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26日,老虎汇披露了增持嘉应制药股份的计划,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嘉应制药17%的股份。增持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将大幅超越第二大股东陈泳洪10.94%的持股比例。

    6月份,增持序幕拉开。

    6月1日~7日和6月14日~16日,老虎汇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长安权-股权并购投资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分别累计增持嘉应制药510.11万股和206.19万股,分别占总股本的1.0051%和0.41%。

    记者注意到,老虎汇的两次增持都是通过二级市场直接买入。其中,首次增持每股均价为13.932元,增持金额为7106.8万元;第二次增持,每股均价为13.90元,增持金额为2866.89万元。两次增持合计耗资9973.69万元。

    公告显示,截至6月19日,老虎汇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嘉应制药6436.2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68%。

    老虎汇表示,增持是基于对生命医药行业前景的看好及对嘉应制药投资价值的认可,且作为第一大股东希望通过增持进一步增加对嘉应制药的持股比例。

    此前曾就实控人问题出现争议

    随着增持计划的实施,或将使老虎汇最终弥补其去年的遗憾——去年12月,老虎汇斥资10.47亿元,从嘉应制药原实际控制人黄小彪手中获得了嘉应制药5720万股股份,从而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但不是控股股东。

    由于第一大股东的变更,嘉应制药进入无实控人状态,老虎汇随后也陷入了与嘉应制药管理层就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漩涡中。

    嘉应制药管理层及老虎汇双方,曾在公告中就上市公司实控人的认定问题各执一词。

    在去年12月初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老虎汇披露,受让黄小彪的股份后,老虎汇成为嘉应制药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但仅10天后,嘉应制药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就表示,由于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老虎汇不存在能够实际控制公司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的情形等原因,协议转让后,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此外,嘉应制药管理层开启“自卫”模式——今年4月12日,包括嘉应制药董事长在内的10名股东曾协议成为一致行动人,这10名股东合计持有嘉应制药1.41亿股(占总股本的27.95%),成为嘉应制药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但1个月后,上述“一致行动”关系便宣告解散。在5月10日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的公告中,嘉应制药表示,经公司董事会召集10名股东进行充分的协商沟通后,出于审慎考虑,从大局出发,为了避免出现争议而导致不必要的公司控制权纠纷,上述股东同意解除一致行动关系。

    同时,嘉应制药在这份公告中还强调,老虎汇虽然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但仍无法实际支配控制公司,公司目前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此外,在嘉应制药发布年报时,还出现了2名董事因个人原因,未亲自出席会议,亦未委托代表出席,不能确认年报真实性的闹剧,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对老虎汇进入公司的“抗议”,但嘉应制药随后对此作了更正。

    嘉应制药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老虎汇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后,暂时还没有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原来的经营管理层目前还比较稳定。

    6月20日、21日,记者多次拨打老虎汇公开电话,均电话无人接听。6月23日下午记者赶往老虎汇公司,但当天公司办公室无人上班。

     

    嘉应制药“十年”危机调查组稿:

    老虎汇耗资亿元增持 嘉应制药控制权之争会否战火重燃

    嘉应制药天然冰片项目:实际种植面积是一笔“糊涂账”

    天然冰片市场内外交困 嘉应制药的故事怎延续

    “老虎”不松口的嘉应制药真有那么香? 老药竞争力不强 新药还在路上

    近50笔!嘉应制药股东7年套现7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近50笔!嘉应制药股东7年套现7亿

    下一篇

    北京楼市调查:二手房价格挤“水分” 放贷周期拉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