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法国里昂商学院共同推出“美好商业”专栏,发挥“财经媒体+商学院”的优势,以开放的眼光进行严谨观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创新领域,用新视角关注商业可持续发展。
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在近日举行的第14届浙商(投融资)大会暨2017浙商人工智能峰会上,全球人机交互领域顶级专家贾斯汀·卡塞尔、硅谷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皮埃罗、中国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等权威人士悉数到场,描绘人工智能2.0时代,助推由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
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来到人工智能峰会现场,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对国内外重量级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和技术高管进行了专访。
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大众都能受益的领域是AI市场突破点
每经记者 沈溦 杭州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文多
当前,BAT因具有应用场景和大数据优势而成为AI领域的引领者,而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将如何布局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BAT三巨头之一,不久前发布“NASA”计划的阿里巴巴又相继推出众多重磅项目:ET城市大脑、ET医疗大脑和ET工业大脑等。6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就此方面的问题,专访了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简称NBD):数据成为当前人工智能非常热门的词汇之一,如何理解数据在人工智能促进发展方面的作用?
闵万里:数据是核心。当你见到更多的案例数据时,慢慢就有了分析、有了市场。今天如果你的数据更丰富、数据量更大,就有可能比别人更快更早地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规律,你的技能就有可能走到人的前面,数据是这次工业革命中最可行的东西。
NBD:有观点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某些核心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行业格局和体系,您认为让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成熟,步入商业化阶段需要依托于哪些重要条件?
闵万里:第一,人工智能一定是要通过B端的大型企业去实践。因为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享受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非刚需的消是很难达到迅速普及的,因此要让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商业,需要B类企业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
第二,需要不断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产出,让老百姓看到好处。诸如无人驾驶、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这些技术应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遥远,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直接价值,眼下还不是特别清楚。那么如何让人工智能的热情持续高涨,持续投入?在短期,我们的做法很简单,让每一个帮助老百姓受益的企业得到好处,那么老百姓就能得到好处,这样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往中长期讲,我们就会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比如“NASA”计划、人工智能芯片以及更顶层的研究,比如基因和量子计算等。
因此,要在中长期与短期产出的协同运作下产生价值,使得更加纯熟的商业模式服务于B类企业,快速地达到量化的价值。
NBD: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市场突破点会在哪个领域?您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预期?
闵万里:我也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比较热的——像无人驾驶和智能家居物业等场景,尚处于欠发挥的阶段,我更相信的是如果积极地深入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受益的领域去突破,可能是最大的机会点。
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和机器去挂钩,人工智能也不是所有人的刚需,那么所有人都想用的、都收益的领域在哪里?一个是出行,一个是看病,那今天我们做的城市大脑、医疗大脑就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
比如解决医疗专家供不应求的问题,我觉得人工智能是最稳妥的,因为它具备了所有的潜质,通过大量的医疗电子病例数据,帮助专家们做一个预诊,机器是永远不会退休的,还可以通过云端去服务偏远山区的老百姓,那这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是全人类的事情。一旦研究取得重大的进展,一出世就相当于有一个全球的诊疗专家,所以我非常看好这个方面。
(实习生张韵对本文亦有贡献)
扫描二维码,看大佬现场谈人工智能(请勿在非Wi- Fi环境下点开)
硅谷人工智能研究所创始人皮埃罗·斯加鲁菲:人工智能目前最大问题:它可能把你当做莎士比亚
每经记者 徐杰 杭州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文多
硅谷人工智能研究所创始人皮埃罗·斯加鲁菲被誉为硅谷精神导师,6月8日,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见解独树一帜,充满了科研者本身的执着。
比如,在看待人工智能领域研究似乎更集中于大企业时,他就直言“这是不健康的”,因为这意味着那些本应探索未来理论的科学家,都去研究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当下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简称NBD): 您觉得人工智能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吗?
皮埃罗·斯加鲁菲:是也不是。人工智能已经有60年了。它花了很长时间才有成果,是因为它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我们不得不等待知道计算机变得更强、更快、更小,最后我们才能应用很久前就发明了的方法。事实上许多理论是上世纪90、80甚至70年代就有的,而今天这些想法最终实现了。
人工智能可以走多远,我不好说。新的想法不断涌现,虽然很难预期其带来的影响,但我们确实需要更多进步来推动社会。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只有5%的概率会犯错,我们也不会信任它,因为它需要的是0%的失误率,但我们现在还没到这一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是也不是了。
NBD: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主动权似乎更多集中于像Google、“BAT”这样的大企业,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种格局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皮埃罗·斯加鲁菲:事实上,我并不乐见这种情况。我不希望像谷歌、脸书这样的大公司雇走最好的人工智能专家,因为这就意味着那些本应该探索未来理论的科学家,都去研究人工智能在当下如何应用了。对人工智能发展而言,这是不健康的。来自大学研究机构的人,他们没有商业计划,只是相信这个技术并且尽可能地发展这个技术,靠自己的热情在做这些事。但是现在如果他们去了谷歌,会是同样的热情吗?当你为谷歌、微软、IBM或者百度工作,我担心目的是不同的,我不确定这对人工智能的进步是否有利。
而某种程度上我不认同“人工智能的许多进展来源于大公司”,只是很多人工智能的大新闻来自大公司而已。比如AlphaGo,它确实来自Google,但它使用的增强学习算法等技术并不是Google发明的,Google只是开发了能够使用这些算法的强大机器。我并不希望科学家只专注于将所有技术用去智能机器,而是希望科学家能关注未来的新理论。
NBD:您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成熟必须依托于哪些重要条件?
皮埃罗·斯加鲁菲: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人工智能系统目前不能拥有人类的常识意识,这些机器无法理解他们所在的情境。目前我们会看到新闻说人工智能犯错率和人类相近,(从数据看)的确是这样,但是机器犯的错误类型是令人惊惶的。它们靠识别你的脸去判断你是谁,同时可能会一直错判你为莎士比亚。但是莎士比亚已经死了,这个判断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可能会犯下巨大潜在性危险的错误。
(实习生张晓庆对本文亦有贡献)
扫描二维码,看大佬现场谈人工智能(请勿在非Wi- Fi环境下点开)
世界人工智能权威贾斯汀·卡塞尔:提高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普及,需要将它去神秘化
每经记者 徐杰 叶晓丹 杭州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文多
贾斯汀·卡塞尔(Justine Cassell),作为世界经济论坛人工智能委员会主席、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可以说不仅是美国的人机交互领域顶级专家,也堪称世界人工智能领域权威。
在她眼中,人工智能最有价值的技术点在于人工智能如何和人类进行联合,使人类更加强大,和机器能够进行共生。而具体到商业方向的应用,人工智能则有三个重要的方向:一是信息聚合,二是评估用户情绪与反应,三是与用户建立关系。
6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有幸与卡塞尔面对面,并就人工智能时代这一话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简称NBD):您觉得人工智能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吗?
贾斯汀·卡塞尔:自1955年后,“人工智能时代”每5年就会被宣布到来。现在人工智能时代又来了,但是今天它有了新的含义,人工智能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技术使用的方法。它是对人工建模的过程,或是模仿人类可以做的事情,或是以其他方式实现和人工相同的结果——但可能完成得更好。在这方面,由于深层网络机器学习这项工具,我们已经做得更好了。
NBD: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主动权似乎更多集中于像Google、“BAT”这样的大企业,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种格局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贾斯汀·卡塞尔:我觉得也不一定,只是大公司在做的研究会比大学机构和小公司所做的更容易被人们看到。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因为收购了很多小公司而需要将其业务整合,然后重新命名自己为Alphabet。所以其实谷歌也不仅仅是“一家”大公司,它由很多被收购的公司组成,不同业务又以新的序列开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不一定要由大公司来做。
NBD:您认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研发怎么样,处于什么阶段?
贾斯汀·卡塞尔:中国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投资方面,发展得都很快,非常显著。也许5年前,中国还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力量,但今天,每个人都认识到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全球都非常重要。
NBD: 您认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有哪些优势?
贾斯汀·卡塞尔: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中,最强大的部分就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和网络安全等。自然语言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部分之一,它的发展离不开中文。所以,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将通过产品、算法和数据集来应用到其市场中,其体量已经遥遥领先。
NBD:就技术方面来说,目前发展AI最大的困难是?
贾斯汀·卡塞尔:人工智能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我们看似很小的困难。比如说,尽管人工智能看起来很先进,但他们缺乏常识。人知道要杯口朝上拿杯子,但机器人会因为更容易而倾斜着拿,如果杯里有热水就很糟糕。
NBD:您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更加普及的突破点是什么?
贾斯汀·卡塞尔:提高人工智能在商业应用中的普及度,我们需要将人工智能去神秘化。人工智能不是不可能的,它也不是只属于天才们或者大公司研究的东西。所有人都有机会使用人工智能。举例来说,你可以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你的企业里,来打造智慧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收集关于照明、供热、空调的数据,再自动调整这些电子设备来节约能源。
NBD:未来,在哪个领域上,人工智能会发展得更快?
贾斯汀·卡塞尔:娱乐行业已经通过人工智能得益,我认为中国的智慧建筑是个很重要的领域,也将取得成果。我看到阿里巴巴在建设一个智慧建筑开放平台,供所有人使用,这非常有意思。智慧建筑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当然也还有很多其他领域。
(实习生张晓庆对本文亦有贡献)
扫描二维码,看大佬现场谈人工智能(请勿在非Wi- Fi环境下点开)
传化智联副总裁项天成:人工智能将会在生产端先运作起来
每经记者 沈溦 杭州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文多
目前人工智能将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业内共识。如在物流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促成行业拐点,毕竟现在智慧物流已是一个业内津津乐道的关键词。6月8日,针对人工智能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影响,物流行业龙头企业传化智联副总裁项天成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简称NBD):人工智能提升中国制造是当下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您觉得如何将人工智能运用于物流领域,才能最大限度释放货物流通潜力,降低物流流通成本?
项天成: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概念是“数据+个性化”。对传化智联来说,是希望达到社会供应链的优化,优化就需要有大数据的支持,而个性化则是针对不同的实体做出不同的方案。
具体来说,整个供应链从采购、运输到生产、出库,再到下个环节的运输,形成了一个物流闭环。从物流的角度出发,会发现货物又经过了很多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会有许多要素:人、车、货、仓,每个要素都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手段来优化。
比如,车辆是物流重要的基本工具,在车辆终端上的人工智能即是一个数据采集设备,分为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两种,可以在设备中计算车辆潜在问题提前避免事故,不同的车辆、不同的数据结果就会按不同需要做出不同的反应;此外,仓库也是重要一环,为了让货物更快进出,可以利用一些无人驾驶的叉车,与之前采用的激光导航技术不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化媒体识别,已经可以感知前方距离精准地把货放在指定的货架上去。
而进一步的供应链优化属运筹学范畴,全国各地有几千万的货在物流网络上跑,以前物流公司都是各自为阵的,可以做到局部最优,但是没有做到全局最优,如何找到一个网络中的全局最优点和全球最优效果?就是收集更多的数据,让不同的个体分享这些数据,让原本是两个人运的货拼成一车去运,有更好的周转或者是协同,这也是一种人工智能。
NBD:那么要使人工智能从技术走向商业化,甚至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应该如何去实现?您认为未来国内的人工智能市场达到量产普及的突破点将发生在那些领域?
项天成:所谓人工智能,绝不仅仅是像AlphaGo这样深度学习的程序系统,一个算法也是人工智能的范畴。从技术到商业化,事实上这个不难,只要找到场景就可以算投入产出比。比如做一家供应链咨询或者大数据优化的公司,他们会通过企业给予他们的数据进行一些算法,然后去优化企业的运作,达到节省好几百万元运输费用的目的。
人工智能创造的价值是很容易去量化的。前提是企业需要培养一支能够懂人工智能的又能够懂技术场景的人才队伍,不是纯学术的,而是有能力去实施预设场景的,那么便很容易计算出投入产出比,即投入了多少技术力量、人力成本、设备成本,收益又是多少,这些完全是可量化的,而且在生活中已经在大面积地使用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人工智能。
而未来,若将市场划分为消费端和生产端两个场景,我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在生产端先运作起来。比如无人驾驶技术,谷歌研究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是在一个上市阶段还不到大面积推广,而无人驾驶的叉车和AGB小车在仓库里已经到处都有。原因是,一方面生产端的场景更丰富更容易落地,另一方面生产端面临的是物,相对来说比服务人要简单一些。
(实习生张韵对本文亦有贡献)
扫描二维码,看大佬现场谈人工智能(请勿在非Wi- Fi环境下点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