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早间,科陆电子发布发布更正公告称,在14日晚间的《关于董事长向全体员工发出买入公司股票倡议书的补充公告》中第一段误将“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写成“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更正公告一出,网友哗然,“抄作业,连名字都抄上了。”“董秘这工作我也能胜任!”还有人调侃称,“其实这公司的董秘是奋达的卧底。”也有网友发出思考,“发个公告都偷懒成这样,大家敢信任这家公司么?”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科陆电子这样的乌龙公告在A股市场上已经成为一道另类的风景线。在巨潮资讯上搜索“更正公告”可以发现,今年至今已发布近5000条更正公告。尽管这里面除了A股公司外,还有新三板挂牌企业等发布的公告,但如此大的数量,足见马大哈们确实不少。
随手选取两则公告如下。
还有如去年8月2日,啤酒花发布《董事会审议变更证券简称的公告》,公告称决定将公司A股证券简称由“啤酒花”变更为“同济堂”。在此公告中,文中部分将公司代码“600090”写成了“600009”。连自己家证券代码都记不住,怎么敢说是合格的证券事务代表。
再比如,也是在2016年8月2日,高鸿股份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中,第五节重要事项下面的资产交易事项中,公司收购的海南大唐发控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9.5%的少数股东股权,交易价格为“522500万元”,而高鸿股份2015年全年营收74.25亿元,净利润8538.80万元。这次收购的资产总价占去年营收的70.37%,已经达到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
次日,公司立马发布更正公告称,因工作人员疏忽导致部分财务数据与单位不符、数据披露错误,上述收购的资产交易价格是52.25万元而非522500万元。数据相差1000倍,心脏承受能力差一点都撑不住。
上市公司每一次财报和公告都会涉及投资者利益,有时候利益还特别巨大,稍不注意出了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比如2013年9月18日,兴民钢圈(现兴民智通)公告称,公司与TRANS TEXS TIRE,LLC签订了《采购合同》,合同约定为其提供复合车轮 (6×15)5304件,总金额为516079.20万美元 (折合约317.34万元人民币)。很显然,以美元计价的总金额与括号内的人民币金额严重不符,数据整体扩大了1万倍。
这笔“51.61亿美元”的特斯拉订单,立即引起市场疯抢,股价毫无悬念地以13.16元的涨停价开盘。但开盘后仅两分钟,在巨大卖盘打压下,股价直奔跌停板,当日追进的股民全线被套,最大亏损20%,心里在滴血。
人无完人,谁都有可能犯错,也可以理解。但是像这些上市公司频发错误公告,他们就没有审核程序吗?答案是有的。在内部重重把关下,还经常出现错误,只能说相关经手人太不负责任。更正错误容易,公司形象一旦受损,想恢复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