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杨 翼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杨 翼
日前,有关新能源生产资质审批或趋严的消息甚嚣尘上。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生产行业门槛会提高将是必然趋势。这不免让很多尚未取得资质的新造车企业心存担忧。
据记者了解,2016年3月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已有15家企业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在此背景下,造车新势力们是否能真正起到“鲶鱼”的作用?传统车企正加速向新能源等方向转型,新创企业是否还有机会?如何利用智能、电动趋势与传统车企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些问题都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在日前举行的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上,来自蔚来、威马、前途等多家新兴造车企业的人士和业内专家,就此展开了激烈讨论。
焦点:造车新势力有无机会?
FMC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戴雷:正是由于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共享经济等同时出现,才给中国创业公司带来了巨大机会。传统车企的挑战在于缺少互联网DNA,这正是我们的机会,未来3~5年是真正的窗口期;在5~10年后,中国会出现2~3家像特斯拉那样的智能电动车企。
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能源车企的主要竞争者依旧是传统车企,尤其是跨国公司,当然机会肯定有。或许在大家看来,造车新势力的进入是为刺激传统车商,让他们活跃起来,届时我们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其实不然,我们并不是做“鲶鱼”,而是要做“鲨鱼”,做市场竞争的参与者。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过去100多年,汽车行业一直在迭代进化,一直有新力量加入,以及垂老企业的倒下。现在新能源、智能化、智慧交通浪潮兴起。在此大潮里,出身不重要,要看最后谁能存活下来,谁能占领一席之地。
爱驰亿维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谷峰:与传统燃油车企的区别是我们属于背水一战,要破釜沉舟。如果没认识到电动化的大趋势,不努力前行,未来5~10年,被淘汰的可能就是传统车企。
路径:与传统车企如何竞争?
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基本上,我们这类企业在欧美是没办法生存的。在中国市场有三类汽车企业:跨国企业、国企和民企。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民企,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他们该犯的错都犯了,都很牛。传统车企积累得越多,反而可能是包袱,或是限制。在此情况下,我们只要下足功夫,愿意在团队、资金、技术投入等方面形成差异化,是可以慢慢发展并生存下来的。
秦力洪:造车新势力所造的车必须非常好,这是基础。此外,围绕车的使用,以及展开的服务也十分关键。不只是车本身需具备智能功能,还要促进车人、车车互联,把所有的服务组织起来,围绕着车主而存在。
戴雷:过去100年,汽车强调的是性能、速度,随着智能化、电动化到来,我们一定要改变用户在车里的体验。此外,除了好产品,一定还要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比如FMC,我们致力于开发面向未来的个人出行解决方案,在前期会让消费者参与进来,并在工厂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
谷峰:客户体验如何落地至关重要,我们要做的是真正解决消费者痛点,需要好好考虑如何用更成熟的技术、更好的性价比,来切实解决消费者的需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