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莱茵体育老板买英超球队获批 审查趋严中资“踢球”另辟蹊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11 23:0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陈耀霖    

    (2016/2017英超第38轮:南安普顿对阵斯托克城 CFP图)

    每经记者 陈耀霖 每经编辑 张海妮

    日前,莱茵体育(000558,SZ)披露澄清公告,回应媒体关于其收购南安普顿的报道。公告称,公司及公司子公司从未直接参与南安普顿足球俱乐部收购事项,同时公司实控人高继胜确认,其个人收购圣玛丽足球集团有限公司80%股权事项,获得英超联盟审批通过的口头通知,但目前尚未收到书面通知。

    莱茵体育曾筹谋收购南安普顿,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宣布终止后,公司董事长、实控人高继胜继续谋划个人收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也是在外汇管理审查风向趋严后,中国资本出海买球队常用的方式之一。

    收购系老板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莱茵体育实控人高继胜买南安普顿的事项已经获得了英超联盟审批通过的口头通知。

    根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经过数月调查,英超方面已允许莱茵体育董事长高继胜以1.9亿英镑的价格收购南安普顿俱乐部。目前,该笔交易已经通过了南安普顿俱乐部所有者和英超联盟管理层的测试。南安普顿和莱茵体育方面已被告知,他们拟议中的交易被允许继续推进。

    《泰晤士报》报道还透露,英超方面注意到,高继胜在国内曾涉嫌行贿事件,可能对交易造成影响。随后,英超联盟的律师调查了该笔交易的资金来源和充分性,公司商业计划和交易结构,以及潜在的所有者和董事会合适人选的测试。最终英超联盟认为,对南安普顿的收购在各个方面都达到要求,正式公告预计会不久做出。

    莱茵体育最新发布公告澄清关于《莱茵体育1.9亿收购南安普顿获英超批准》的报道。莱茵体育表示,该报道并不属实,公司及公司子公司从未直接参与南安普顿足球俱乐部收购事项。公司实控人高继胜则确认,其个人收购圣玛丽足球集团有限公司80%股权事项,获得英超联盟审批通过的口头通知,目前尚未收到书面通知,应以书面通知为准。

    圣玛丽足球集团正是英超老牌劲旅南安普顿的母公司,其拥有以南安普顿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的8家子公司,主要从事足球俱乐部及足球产业的运营,参与英超联赛等各项足球赛事、青少年足球培训等业务。近年来,南安普顿的球队成绩一直在英超中间位置徘徊。

    此前,莱茵体育曾打算在实控人高继胜完成对圣玛丽足球集团的股权收购后,再以发行股份或现金购买等方式,将圣玛丽足球集团装入上市公司。不过,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环境及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等原因,莱茵体育最终终止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现在这属于老板个人行为,和公司无关,请外界分清楚两者的区别,不要误读了。”611日,莱茵体育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个人买更易成行

    实际上,在国内审查趋严的背景下,像莱茵体育老板高继胜一样通过个人出资的方式去海外买球队,并非个例。

    几年前,由于占用资金量大,个人出资直接购买足球俱乐部的方式较为少见。但从2016年至今,包括双刃剑体育总裁蒋立章收购西甲格拉纳达98.13%股权、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联合收购法甲尼斯80%股份等案例,收购资金来源均属于个人直接出资。

    虽为个人出资,但并不意味着与公司毫无瓜葛。在格拉纳达收购完成后不久,双刃剑体育母公司当代明诚(600136,SZ)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与格拉纳达俱乐部签署独家商务代理合同,将为后者提供中国地区经纪与市场推广等服务。法甲尼斯方面,郑南雁在收购时也曾表示,尼斯作为全法最出名的旅游区之一,可以与自己的老本行——酒店和旅游业之间产生良好的联动效应。

    既然都离不开公司背后的资源,那为何老板们会愿意“自掏腰包”买球队呢?

    多位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对于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注入资产要满足盈利等特定的条件,而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的足球俱乐部显然难以满足。此外,在外汇审批趋严的背景下,还要面临各级主管部门较多的审批程序,导致交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以莱茵体育曾谋划该次资产重组为例,收购需先取得国家发改委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再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在此之前,还需要等待英超联盟、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的审批。莱茵体育曾表示,审批程序极为复杂,重组的交易环境面临极大不确定性,是终止资产重组的原因之一。

    因此,相比公司行为,实控人自掏腰包,显然更易成行。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例如采用双币种的海外基金、直接动用海外资产购买等方式,就不需要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的审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出让天津盟固利控股权 中信国安“退守”动力电池业务

    下一篇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成都一菜摊每天用近千个塑料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