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场以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为目标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京城轰轰烈烈展开,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主动担当、敢于碰硬,全力抓好实施工作,也需要突出市民主体地位,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氛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投身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表示。
截至4月底,全市整治“开墙打洞”12255处,完成全年计划的76.1%;拆除违法建筑1640.9万平方米,拆除量相当于2016年同期的3.8倍;全市签订改造协议、搬迁腾退及修缮加固22896户,比2016年同期增长120%……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以来“疏解整治促提升”十大专项行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其中,凝聚着北京社会力量的付出和奉献。
“底商”变回民宅
朝阳区建外街道的辖区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CBD的核心区域,10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然而,这样一个高端商务楼宇林立的区域,也是“开墙打洞”的重灾区。
所谓“开墙打洞”,就是把普通民宅的外立面掏开一扇门或窗,作为商铺经营。建外街道北郎东社区的蔡女士告诉记者,小区里普通的两居室一个月也就租6000元左右,但如果改成底商出租,房东每年可以盈利30万元左右。天壤之别的收入,使得治理“开墙打洞”变成了政府与房东的博弈。
出乎意料的是,建外街道从发出告示到完成封闭,仅用50余天就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整治工作之所以‘又快又好’,主要得益于党政群共商共治平台。”建外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立亭告诉记者。
在治理中,建外街道搭建了“五方联动”共商共治平台,即:街道工委和办事处、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居民群众、“开墙打洞”业主和商户、物业公司。通过五方参与的平台,各方都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争取对方最大程度的理解,实现“开墙打洞”治理工作平稳、顺利地开展。
宋贵伦认为,朝阳区街道工委、办事处站在一线协调推动,社区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单位、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实践证明,老大难问题,老百姓支持参与,就不难解决。
“簋街”商会带头拆违建
说起“簋街”,人们不会陌生。在这条长1.5公里的街道上,总共聚集了263家商户,其中有110多家都是餐厅,每天平均接待超6000人,周末客流更是经常“破万”。然而,当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大快朵颐、觥筹交错时,周围的居民却要忍受着与之相随的油烟乱排、垃圾乱扔、私搭乱建等问题。
去年9月开始,一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战役”在簋街打响。“一开始,我们的工作难度相当大,拆违会触及商户的切身利益,对商户来说每退出一个平方米,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虽然工程启动前我们对商户做了问卷调查,他们绝大多数都拥护簋街提升改造,但真到拆违的时候都抵触了。”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安虹坦言。
北新桥街道成立了簋街商会,借助商会力量说服商户配合工作,很多商户也看到了区政府的决心,从拖延变成了主动拆违,累计共拆除违法建设207处、9069平方米,拆除违规广告牌匾718块。违建拆了,道路普遍拓宽3米以上,最宽的地方拓宽后达到10米左右。
经过全面改造整治后,簋街道路两侧所有店铺外立面,全部重新设计装修,隔油池、油烟净化装置、污水排放系统、垃圾处理设施配齐,一条繁荣、整洁、有序、优美的簋街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簋街商会带头参与街道整治只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以东城区为例,把原来政府的部分职能通过委托代理、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让渡给更高效的社会组织,实现了管理服务的市场化、公开化、专业化。
律协上门服务推进“棚改”
望坛棚改项目是北京市核心区最大棚改项目。尽管大多数有改造意愿,但个别居民也提出了一些额外要求:“我就不信,政策都是人定的,我们家困难,多要套房怎么了?”
棚改,既要讲情理,更要靠法理。为推进棚改项目的顺利进行,东城区律协党委班子成员牵头组建、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积极参与,成立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法律团队,向居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截至3月8日,法律团队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问题9960人次,协助接待群众来访近11085人次,调解矛盾纠纷439件。
4月11日,望坛棚改项目启动预签约,按照规定,在100天的预签约期内,居民签订协议率必须达到75%以上,否则无法启动征收程序,棚改将再次搁浅。没成想,仅仅8天,签约人数就达到生效比例,望坛地区5693户被征收人即将告别棚户区的生活。
自“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北京市社会领域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措并举助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与此同时,全市5.8万个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和380余万注册志愿者也积极响应参战“集结号”。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