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类股东”又成为新三板圈内人士热议话题,有挂牌企业董事长直言,“快累到吐血,才清理(三类股东)不到三分之一。”
每经记者 王小璟 每经编辑毕陆名
近日,“三类股东”又成为新三板圈内人士热议话题,有挂牌企业董事长直言,“快累到吐血,才清理(三类股东)不到三分之一。”
此前,虽有长川科技、海辰药业等存在“三类股东”的新三板挂牌企业顺利过会,给有转板打算的挂牌公司带来了一丝希冀。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三类股东”风向标的海容冷链(830822,OC)已排队573天,至今仍无过会的消息。
海容冷链IPO进展缓慢
提起“三类股东”问题,许多人首先联想到就是海容冷链。
海容冷链主营商用冷链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2014年7月1日挂牌新三板,采取做市转让交易方式。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8.44亿元,同比下降2.33%,实现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6.73%。
公司早在2015年11月就开始IPO排队。目前新三板市场有94家挂牌正在排队IPO,让海容冷链与众不同的,就是其“三类股东”问题。
目前,海容冷链有276户股东,其中第十大股东——“国寿安保基金-银河证券-国寿安保-国保新三板2号资产管理计划”,就是所谓的“三类股东”之一。“三类股东”具体而言,是指股东名单中含有契约型基金、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
正因如此,海容冷链启动IPO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众人关注焦点。不过,海容冷链的IPO目前看来并不顺利,截至6月8日,海容冷链已经排队573天,是所有94家新三板排队IPO公司中排队时间最长的三家公司之一。
有业内人士坦言,海容冷链的IPO进展缓慢,极有可能是公司的“三类股东”问题。
“三类股东”为何会成为挂牌公司IPO的拦路虎呢?有一家券商的投行部门董事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资产管理计划、契约型私募基金和信托计划只是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在《公司法》的角度而言,不是一个法人。三类股东也存在投资者适当性问题和合规问题,对其资金来源及合法合规的审查存在一定困难,要想实现穿透式的监管也并不轻松,三类股东背后又容易滋生股权代持、利益输送等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之前有“三类股东”的长川科技、海辰药业等顺利过会,但这是因为他们背后出资人层次简单,人数少也非常清晰,没有结构化的方式,股东跟公司董监高也没有关联关系,拥有通过审核的条件。
“累到吐血 清理不到三分之一”
今年以来,做市转协议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记者统计发现,截至6月8日,2017年已经有164家企业做市转协议,而2016年全年仅有80家,未到年中,已超越去年一倍有余。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避免‘三类股东’的介入,挂牌公司会放弃选择做市交易,也会有大量优质企业为控制‘三类股东’将做市交易转为协议交易。”
“如果要清理‘三类股东’,将会给新三板做市转让交易方式当头一棒。‘三类股东’进入挂牌公司有两个途径:一是参与定向发行;二是二级市场买入。参与发行的股东,企业可以自行选择。但二级市场买入的,企业无法控制。”他补充道。
同时,该人士表示,新三板定位于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证券交易场所,而机构投资者又以“三类股东”为主体,尤其是契约型基金最为普遍。如果IPO要求必须清理,那么这些股东参与新三板投资的热情会大大降低,使本已交易清淡的新三板雪上加霜,甚至无人问津。
值得一提的是,3月16日,上交所公众号曾发布《新三板挂牌企业IPO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一文,文章建议,拟上市公司在引入信托计划、契约型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等持股平台为股东时,应在考虑股权清晰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审慎决策。
对此,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院分析指出,三类股东是新三板企业IPO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棘手问题,但并不是实质性障碍。只要在挂牌企业股权结构中,三类股东股权清晰、稳定,不对拟IPO挂牌企业的股权结构造成梳理上的混乱,不是拟IPO挂牌企业股权结构的不稳定因素,仍存在成功上市转板的机会。
为了避免IPO遇到障碍,很多企业也曾经打算清理三类股东,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某挂牌公司董事长在“董秘一家人”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经历:“原来响应号召,选择做市交易。现在的股东人数数百人,其中‘三类股东’几十个。我在申请IPO辅导前,也曾试图清理‘三类股东’。有的不予理睬;有的很气愤的说:为什么让我退啊,我是经过备案的合格投资者;有的说:退可以啊,出个价吧,然后就是狮子大开口;还有的在中国结算留的联系方式联系不上。最后快累吐血了,清理了还不到三分之一。”
还有董秘坦言,“我们申报前也曾试图清理‘三类股东’,但经过大量‘威逼利诱’,效果十分有限,只好带着‘三类股东’申报了。”
另外,记者注意到,近来三板做市指数不断创下阶段新低。6月8日盘中最低下探到1062.15点,跌破2016年8月31日的低点1073.47点。市场人士预计,今后很大概率将继续出现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