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王晶
北京时间2017年6月6日凌晨1点,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如期而至。如同每年的WWDC一样,全球数千名优秀的开发者都聚集在圣何塞感受苹果的最新科技成果,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有不少科技发烧友熬夜看了这场发布会。
在这场历时两个半小时的发布会上,苹果发布了最新版的iOS 11、新版MacOS、WatchOS、tvOS系统,同时还正式放出了多款硬件新品,包括全新的HomePod、iPad Pro、iMac Pro以及MacBook。
和往年一样,这次WWDC也是槽点不断。
首先是库克照例吐槽对手安卓,库克表示已经有86%的苹果手机用户更新了IOS 10系统,而安卓手机用户只有7%更新了Android 7系统。
之后就轮到苹果的产品被吐槽了,苹果发布的这款被形容为“矮矬胖”的智能语音音箱HomePod,因为奇葩的颜值遭到不少吐槽。
不过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小胖子,HomePod内置了Siri助手,不仅能够通过语音控制获取天气、新闻等信息,还能利用语音指令控制连接到HomePod上的其它HomeKit智能家居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升级后的Siri功能将更加强大,苹果将Siri定位为贯穿iOS的全局AI,而非单纯的一个语音助理,突显出苹果对于智能家居的野心,而智能语音或是苹果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iMessage增加转账功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苹果宣布在iMessage中内置Apple Pay应用,用户可在对话框中进行1对1的转账,而收到的钱就会被转入到Wallet的Apple Pay虚拟信用卡里。你既可以将这笔钱转出到你的银行卡,也可以直接在任何支持Apple Pay服务的地方使用这张虚拟信用卡,这两种行为都是线上的,无需等待转账的时间。
有网友吐槽这不就是微信转账吗?甚至连转账也是以卡片的形式出现,类似于微信的红包功能。外媒《福布斯》就认为,现在的iMessage就是微信的克隆产品。
同时,针对中国用户的需要,iOS 11增加了不少特有的新功能,可以看出为了中国市场苹果也是蛮拼的。
iOS 11亮点: P2P 支付业务功能
iOS 系统一直都是苹果的骄傲,加之今年iPhone 将迎来诞生的十周年,苹果围绕 iOS 的功能和特征自然备受关注。而此次发布的iOS 11操作系统可以看做是针对iOS 10的一次全面升级更新,其在许多功能上都有新的改进。
在具备社交功能的imessage应用上,添加了 P2P 支付业务功能,支持直接给对方汇款,像发红包一样给好友转账,也能够收款,通过指纹就能快速实现身份认证。
全面升级后的Siri增加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特性,能够理解声音,理解情景。Siri 将支持实时翻译,能够将英文短语和单词翻译成中、法、德、意等多种语言。得益于AI人工智能,Siri 将具有预测、提醒和建议功能,基于用户以往使用体验的学习,为用户提供个人最合适的使用建议,帮用户搜索感兴趣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早已不是秘密,近年来在苹果的发布会,都有中国元素出现。本次开发者大会也不例外,苹果专门针对中国做了功能优化。中国区的iOS 11将支持相机直接识别二维码、诈骗短信识别、上海方言识别、拼音键盘、手机号作为Apple ID等等。
iMessage转账功能挑战微信、支付宝?
在此次大会上,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苹果似乎也开始采取社交带动移动支付的路径,这点从苹果在具备社交功能的imessage应用上增加 P2P支付业务功能上可以窥见。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对中国用户来说,国内的聊天软件总是绕不开微信、QQ两座大山,而使用imessage的用户规模并不大。
Apple Pay进入中国已超过一年,纵观这一年多时间,苹果支付颇有些虎头蛇尾——刚推出时阵仗很大,如今却籍籍无名。“This is it”,库克在推出Apple Pay时颇为意气风发。如果仅从美国市场的表现来看,库克确实是有底气的。数据机构BRP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美已有36%的商家开始支持Apple Pay,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上年同期的16%,跃居第一大移动支付服务机构,而在今日凌晨的发布会上苹果表示,今年年底,美国50%的零售商家将支持Apple Pay。可以说,Apple Pay上线两年,已经成为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的龙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在中国市场,Apple Pay的表现远低于预期。2016年2月18日,Apple Pa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上线当天绑定银行卡就超过3000万张。而在尝鲜热潮过去后,一年后的如今,Apple Pay却踪迹难觅。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此前在深圳走访了部分与Apple Pay合作的商家发现,Apple pay与微信、支付宝相比,使用情况可谓是“冷清”。
易观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占比达50.42%,目前仍然领先于腾讯旗下财付通(微信支付)的38.12%。但是从变化趋势来看,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同比下滑了约18%,失去的份额也基本上是被竞争对手财付通夺走,而这与微信更具社交属性不无关系。
图片来源:Analysys易观
如今,苹果似乎也想走微信的路子,其新增的 P2P支付业务功能可以支持直接给对方汇款,像发红包一样给好友转账,也能够收款,并且通过指纹就能快速实现身份认证。但是在外界看来,至少在中国,其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会继续步入类似Apple Pay的“冷清”状态。
不过,IT独立评论人孙永杰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从苹果封杀微信的打赏功能可以看出,苹果也意识到了微信支付的强大,如今苹果推出的P2P业务在中国可能会遭遇微信和支付宝的打击,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在全球支付领域的创新,毕竟这项功能也是面向全球的用户,这对国外的用户来说,就是很大的进步。
此外,苹果这种虚拟支付的方式,在中国并没有支付牌照,因此,外界纷纷猜测,下一步苹果是否会继续和银联采取合作?对此,苹果在WWDC开发者大会中并没有透露。
苹果推出Siri智能音箱,旨在智能家居
此次WWDC大会上另一个受到关注的产品就是外界期待已久的苹果智能音箱产品HomePod。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WWDC 2017的现场直播中了解到,从硬件配置看,HomePod身高不到7英寸,共搭载了6个麦克风阵列,4英寸低音炮,底部配有7个扬声器阵列,内置apple A8处理器。
在功能和应用上,HomePod可以与Apple Music巨大的曲库连接,而除了音乐播放功能以外,HomePod通过内置苹果当家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还可以语音实现人机智能交互,比如下达关于音乐、新闻、会话、消息、提醒、播客、闹钟时间、翻译、股票、常识、天气、附近交通、体育赛事等语音命令,而唤醒的指令为“Hey,Siri”。
从表面上看,智能音箱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大,那么为何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巨头企业纷纷抢滩呢?在孙永杰看来,苹果入场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未来智能音箱将作为一个中心串联起整个苹果智能家居。
事实上,在智能语音助手领域中,苹果的这款产品可谓是姗姗来迟。事实上,大型科技公司似乎都将语音作为人机交互的下一个主流方式,包括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在内的巨头,都已纷纷推出了智能音箱产品。其中,Amazon Echo的发展如日中天,据统计,Echo在2016年卖出了超过650万台,2015年则是170万台,预计2017年超过1000万台。而Google Home也在 2016 年 5 月举行的Google I/O 大会上紧随其后,发布了一款名为Google Home 的设备,从产品的功能和用途来看,Google Home 可以说是 Amazon Echo 的直接竞争对手。
对于迟到者,苹果的机会在哪里呢?孙永杰表示:“苹果旗下拥有iOS、tvOS、Mac OS、Watch OS系统以及配套的硬件产品,在硬件和软件同时组成生态圈闭环的时候,智能语音助手恰好能起到连接的作用。目前,Siri已经拥有贯穿苹果四大平台的能力,HomePod这样的助手其实更适合在苹果生态圈发挥作用,而苹果的整个生态体系也足够庞大,机会还是很多的。”
开发者大会后,股价收跌近1%
尽快此次开发者大会苹果推出的软件更新以及硬件产品足够多,但是苹果的股价却下跌0.98%,报收于153.93美元。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评论者在开发者大会后的看法,“从苹果发布的这些更新的产品来看,在硬件的设计方面苹果已经进入了瓶颈,很难出现质的突破,很多的产品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硬件及软件的升级。”
事实上,今年秋季,苹果将发布十周年版手机,对此,外界抱有很大的期待。受此影响,2017年以来,苹果股价不断上涨,目前已经累计上涨约33%,并曾在5月12日刷新收盘纪录新高至156.10美元,次日刷新盘中纪录新高至156.65美元。
不过日前,有美国券商对苹果股票降低了评级,分析师认为市场忽视了十年版手机的诸多风险,比如供货是否充足、毛利率是否受到蚕食等。据美国财经新闻网站CNBC报道,美国券商Pacific Crest的分析师哈格雷斯(Andy Hargreaves)周日出台了一份研发报告,他将苹果股票的评级从“增持”降低到了“均配”。这位分析师也表示,未来12个月之内的苹果股票目标股价将比上周五的收盘价低10美元,大约为145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今年以来,苹果股价大涨,但事实上苹果的业绩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大中华区,苹果营收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滑。据分析师称,十年版新手机将在四季度大规模开售,但之前的二季度和三季度,苹果依然有可能出现手机销量乃至公司营收的下滑。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何小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