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买不起学区房就拼民办校?择校热转向民办小学

    工人日报 2017-06-03 13:29

    近日,在一些大城市,“幼升小”的战场硝烟弥漫。某民办校的面试不仅考逻辑推理、登记外祖父母的职务、学历,还要考核家长身材,理由是如果身材过胖说明家长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这场“面试风波”以当地教育部门的处罚而结束,但也让家有孩童的家长倒吸了一口凉气。“马上就要面试了,真担心自己给孩子拖后腿。”作为一名准读书郎的母亲,本来已在“公办还是民办学校”中难以抉择的刘女士,变得更加焦虑了。

    《工人日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广州像刘女士一样奔波忙碌在“幼升小”问题上的家长不在少数。不少家庭没有学区房,又不想上一般的公办小学,也看中优质民办小学的教育水平,民办学校因此“火”了,“幼升小”择校热正在向民办小学倾斜。

    “进口”决定“出口”?

    下午3点半左右,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附近的一家幼儿园马上就要放学了,刘女士一边等候一边和其他家长交流“幼升小”的信息。

    早在3年前,刘女士就斥资400多万元买了天河某“省一级”小学的学区房,让小孩可以入读对口的小学。“学校口碑好,还能直升一所重点中学,”刘女士说,“我们原来住的地区教育很一般,为了孩子升学就举家搬过来了。”在她看来,学区房附带的是周遭优秀的读书环境,“古代孟母三迁也是这个意思吧。”

    然而,到了今年3月,各校招生信息陆续发布后,刘女士发现对口的小学又扩招了。“差不多招500个学生。”她的丈夫提出换一所知名的民办校就读,刘女士也担心对口小学的师资力量被摊薄,遂决定“弃公转民”。

    锁定一所民办小学后,刘女士又担心孩子过不了面谈。与公办小学的简单面谈不同,民办小学面谈带有选拔性质,热门民办小学动辄50%的淘汰率,让刘女士不敢掉以轻心。为了进入心仪的民办校,刘女士为孩子报读一个幼小衔接班。

    “3月才报班已经晚了,找了一圈人,才把孩子塞了进去。”她告诉记者,幼小衔接班每天上2小时课,主要是教认字、加减法,还有看图说话、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等。一次课200元,刘女士粗略算了一下花费已超过1万元。5月13日上午,刘女士一家陪着孩子参加面谈,当天晚上就收到了录取的电话通知,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气。

    本以为终于确定下来了,但刘女士和一些“过来人”家长闲聊发现,寄宿学校孩子的家庭背景一般较好,容易互相攀比;家长无法准确体察孩子的内心变化,家庭互动教育会严重缺失。“本来过两天就要交学费了,听到这些话,又动摇了。”刘女士叹了口气说。

    “对口小学面谈表现好的话,能调到重点班,就不担心师资摊薄问题了。”刘女士打算做两手准备,让孩子继续上幼小衔接班,争取面谈拿到好成绩。刘女士戏称“幼升小”是孩子的第一场高考,“就是‘进口’决定‘出口’。”刘女士对此深信不疑。说完,就带着刚满6岁的女儿快步走向幼小衔接班,继续为接下来的学校面谈培训“加码”。

    “好学校不如好家庭”

    和刘女士奔波于学校、培训班中不同,张帆显得有些淡定。

    张帆的小儿子今年9月也要上小学了,对口小学是“区一级”。“学校普通,但进入以后就会发现,学校虽然有差别,但教育差异不大,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才更重要。”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张帆对于“幼升小”有自己的看法。

    大儿子晨晨“幼升小”的时候,张帆也曾紧张了一段时间。在晨晨入学的前年,张帆刚买了新房子,两套房子对应不同的学校,到底选择哪一所学校,让张帆纠结了很久。“因为我当时正在怀孕,如果要去那边上学的话,就要马上装修、马上入住。”张帆说,新房子由于离老人家比较远,接送也成为一个大难题。

    综合考虑后,张帆最终选择了老房子对口的学校。“晨晨一年级的时候,比起去了‘省一级’的小朋友,成绩属于中等。”张帆说,“男孩子调皮,家长要引导好”。为此,张帆给晨晨报了围棋班,同时要求他每天自己登记作业、收拾书包。因为学习压力不大,晨晨心态开朗,加上张帆不断的鼓励,晨晨渐渐养成了认真听讲、做作业的习惯,考试成绩也一次比一次高。

    看到大儿子晨晨的成长,张帆更加坚定地不用为小儿子的“幼升小”太纠结。“什么是好学校?适合孩子的才是好的学校。好学校也不是万能的,还要靠家庭。开开心心地让孩子上家门口的普通学校,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不会差。”张帆说,“家庭,作为一所被遗忘的学校,往往起着极其重要而不容忽视的作用。”

    这么拼,值不值?

    陈文讲起自己为儿子“幼升小”的事,依然十分迷茫。由于自己学历较低,一直以来,陈文希望能带给儿子更好的教育条件,“没有学历都不好找工作。”作为一名货运司机,陈文的月收入是8000元左右,妻子是一名超市收银员,月收入5000多元。“几百万元的学区房根本不敢想,”陈文说,尽管深知学区房能进好的学校,有利于孩子的教育,但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来说,这不是“咬咬牙”就能解决的问题。

    学区房这条路走不了,如果想上名校,还可以考取民办校。陈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线民办校的学费在每年4万元到7万元左右,面谈过了才能读,淘汰率高也不好进。“还有各种补习班、研学班等课外支出,6年读下来,费用不少于40万元。”陈文说,这虽然是“咬咬牙”能拿下的事,但确实会十分吃力。

    参观了解了几所名校后,陈文的思绪更迷茫了。“好学校意味着什么?好老师跟好学生,能带着孩子一起变得优秀。”陈文说。不过,他也认为这些学校的学生非富即贵,担心自己的孩子不适应。“花了那么多钱,要是不适合孩子,那就太闹心了。”陈文皱着眉头说。

    对于是否会选择目前对口的公办小学,陈文表示,那是村里面的小学,环境和教学质量都很一般。“不过现在课外补习那么多,也不是不可以的吧?”陈文反问记者。

    据记者了解,划片、免试、禁止择生……在公办小学被“严管”的同时,曾经发生在公办小学身上的预录取、考试选生源等等违规行为,正在民办学校蔓延。民办学校可以打各种擦边球,自然牵动当地家长的神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不能满足于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对民办学校择校热却视而不见。缓解民办学校择校热,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及办学,应成为下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依法治教的重点。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叶小钟)

    上一篇

    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 ——记浙大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

    下一篇

    世行副行长谢弗答每经记者问:世行在基础设施领域已有1300亿美元项目储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