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动“成都造”深入“大市场” 成都加速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01 22:50

    市场跨度大、出征频度高,外界好奇成都为何要如此狠下功夫?

    每经编辑 余蕊均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时间进入6月,2017年的进程表即将翻开后半段的篇章。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各地必将继续发力供给侧,并以此为主线谋划“稳中求进”。

    上周举行的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其中,要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更大规模促进川货出川,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四川省会城市,为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川货出川”的号召,成都近期动作频频,积极推动“成都造”走出家门深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期“深化流通领域供给侧改革,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进而以市场带动产业转型。

    翻开“成都造”走过的“路线图”,从北京到德国汉诺威,再到广州、上海,成都借各大国际性展会之机为“成都造”产品搭建了一个个精准对接的平台,同时通过企业组团的方式,合力打响了“成都造”品牌。不难看出,作为唯一入选“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的西部城市,成都深谙“流通之道”。

    按计划,“成都造”今年还将奔赴杭州、深圳、柬埔寨、印度等地。市场跨度大、出征频度高,外界好奇成都为何要如此狠下功夫?

    作为活动组织方,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曾直言,“当前,成都在消费品领域的市场、品牌竞争力和辐射力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还极不相称,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和资源整合,引导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和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月四场活动 “成都造”看准时机走出家门

    4月17日,“成都造·中国行”在北京启幕,4月25日“成都造·全球行”首站登陆德国汉诺威,5月1日亮相广州,5月18日出征上海,“成都造”一月之内“马不停蹄”。

    成都为什么选择这些城市?记者梳理发现,四场活动背后均有一场精心筹划的“精准营销”。

    在北京站活动举行前,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曾透露,开展2017“成都造·中国行”系列活动,目的正是在于“通过组织成都品牌企业和特色产品参加国际展会、大型卖场展销、参与企业产销对接等方式,推动‘成都造’企业集群出击,提升优质优品形象,全方位营销‘成都造’名片。”

    据了解,为期三天的北京站活动,上百家“成都造”品牌企业参加。

    同一时间,2017亚洲(北京)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也在京火热“上演”,成都趁势组织了80家“成都造”龙头企业,携近千种产品,在专门的“成都馆”进行展示展销。

    而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作为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今年汇聚了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家企业参展,可想而知其对“成都造”工业产品的吸引力,这也就不难理解“成都造·全球行”为何选择这里。

    据悉,德国之行共吸引200多家“成都造”企业参与,涉及电子自动化设备、精密模具、智慧灯具等多个领域的工业产品。

    此外,在广州举行的第12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上,68家企业组团为“成都造”服装、鞋类、工艺品等寻找境内外客商;19家“成都造”茶叶企业将成都茶韵带到了上海,亮相2017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为深耕华东市场打下基础。

    一月之内四场活动,“成都造”每一次出击皆是有的放矢、掷地有声。对企业而言,这既是增强自身市场接单能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好时机,也是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模式的大平台。

    正如四川省鞋业进出口商会秘书长李英所言,“参加各项重大展览是企业获取订单非常重要的渠道,成都现在正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参加各大展览,为企业获取国际订单搭建平台,企业也更加重视参展的作用。” 

    企业组团出征 实现资源整合效果“1+1>2”

    值得注意的是,推动“成都造”走出去,成都不仅会“借东风”,更懂得“拧成绳”。

    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早前表示,作为今年打响“成都造”品牌的第一站,北京行吸引了上百家“成都造”企业参加,不同于以往的“单打独斗”,“这是近年来成都企业最大规模的异地品牌营销推广活动。”

    事实上,不止北京,“组团出征”已成为“成都造”走出家门的重要方式。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对企业而言无疑是好事。

    “‘走出去’拓展外地市场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但过去因为理念、资金种种问题没能成行。这次政府搭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成都一家茶企的负责人向记者说道。

    一家“成都造”食品企业的负责人则表示,能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亮相,将极大提升品牌的公信力、美誉度。“‘成都造’优质品牌集中展示,有利于共同做宽、做强市场,尤其是拓展省外市场,乃至海外市场。”“我们也期待利用这个机会和优秀的企业交流学习实现自我提升,比如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营销思维等。”

    在中国电子商会跨境电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包国良看来,这样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能够帮助“成都造”在更广阔的市场迅速“开花结果”。

    “开花结果”能有多快?以北京站活动为例,仅4月17日启动仪式现场,即完成签约金额1.35亿元。最终,美好食品、丹丹豆瓣、青城茶叶、水井坊等17家企业与北京永辉超市、家乐福等4家连锁超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6家大型采购商、15家商贸公司达成采购合作,实际签约金额总计2.437亿元。

    事实上,走出去的不只是“成都造”的产品和技术,成都的期望是通过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成都制造”“成都服务”“成都品牌”的国内外市场空间。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5日~12日,“成都现代服务业暨商务楼宇欧洲推介活动”登陆意大利、法国,这是成都首次向外整体推广成都的经济实力、楼宇情况和投资发展环境。

    更重要的是,此次活动将成都现代服务业推介与成都美食推广相结合,把单纯的促进重点商务楼宇“二次招商”转变为规模化、概念性地展示城市经济发展整体形象,“以最少的成本,组合匹配出1+1>2的推广效果。”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拓宽对接桥梁 加速打造开放型经济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今后“走出去”应积极整合资源,“以城市形象推介为目标,结合官方、行业、民间,文化、科技、经济要素,优势聚集,合力打造更优、更全的国际交流平台。”

    当然,所谓酒好也怕巷子深,从城市到企业,从生活消费品到“高精尖”技术,都需要打开门走出去,才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一位主营农副产品的“成都造”企业负责人此前向记者表示,“以前大家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在贸易流通这么方便,我们大可以把淮南的橘送到淮北去卖,但前提是要让消费者知道、了解。”

    作为成都的优势产业,“成都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也在加快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流通在生产、消费对接中扮演的作用不言而喻,要想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供需两端的改革也必然需要中间流通渠道的改革迅速跟进。

    尤其对生产者来说,要想抓住“表现机会”,就必须把产品做好,练好“内功”。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作为“成都造”的传统强项,食品、纺织服装、家具、轻工建材品目前均缺乏真正的“大品牌”,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说明成都在消费品领域的市场、品牌竞争力和辐射力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还极不相称。”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所以我们要深化流通领域供给侧改革,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成都造’企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征途仍在继续。根据安排,“成都造”今年还将继续奔赴杭州、深圳、武汉等国内多个重点城市以及柬埔寨、印度、斯里兰卡等几十个国家,同时,各行业商协会还将组织参加66个“成都造”产品全球行活动,覆盖全球6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

    可以想象,随着改革的深入,对接供需两端的“桥梁”将不断拓宽,正在积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成都也将一步步实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配置资源”的目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前脚增持后脚暂停争议项目 长园集团管理层与大股东要干啥

    下一篇

    去年公积金发放贷款1.2万亿 12省市个贷率超警戒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