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谈好生意必在酒桌”,对不少负责招商工作的干部来说,这已成了思维定势。然而在辽宁记者注意到,“不喝酒也能招好商”的看法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力戒铺张,不搞“忽悠”“撑场面”,让招商工作从酒桌回到谈判桌,这一转变,体现着辽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
投资考察靠拼酒
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经理,因为公司业务需要,经常要到东北出差。“其实每次公司派我来,心里都有些发怵。经常是一下飞机这边马上就开喝,直到离开前还在喝,整个考察期间人都是昏昏沉沉的……”
“每顿酒,都有不同的人作陪,有当地企业的,也有政府部门的。很多时候只顾着喝酒聊天,也吃不下东西,造成饭菜浪费不说,正事也没法深入谈。现在想想,这就是一种陋习!”长沙某投资集团的负责人吴某对酒桌应酬很是抵触。
“在以前那是没办法,陪着投资商喝酒都快成日常的工作了。”辽宁某市招商局工作人员很是无奈,“但咱们这工作要想做出点成绩,必须得留住客商。为了体现热情,只能硬着头皮喝。”
“谁喝谁难受。”另一个市招商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和客商都知道喝酒是负担,但无奈那些年大环境都这样,咱们万一招待不周,肯定留不下好印象。”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招商引资中的公务接待还没有禁止饮酒,有时接待投资客商考虑到“内外有别”,和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会有所区别,所以,礼节性的、适量的饮酒就不算违规。
不拼接待拼服务
记者从辽宁省相关部门获悉: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过程中,2013年10月,辽宁省委组织部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项规定”,其中第十条明确规定“不准在工作日期间中午饮酒,包括公务接待。”“这是一条红线,任何人都不能逾越。”辽宁省纪委的一位负责人说。
武汉某大型企业负责人看中了沈阳市于洪区的一个项目,首次考察让他增强了投资的信心。
“来到这里第一顿饭就是在政府食堂吃的,四菜一汤,有荤有素,没有烟酒,不到一个小时就吃完了。午休时我们拿到了有关招商的各种座谈会和考察项目安排表,表格后面都留了很大的空间,让我们根据需求随时增加日程,真的很贴心。”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之前参加过很多招商宴请,酒桌上人家很热情,气氛搞得也很热烈,但大多东拉西扯,没有多少我们关心的实质内容。更让人反感的是,酒桌上说的不能当真,当地的不少承诺,最后都成了空头支票。”
“人家来咱们这里投资,考察的核心内容不是接待档次,不是高档烟酒,而是政府部门能否给人家充分的尊重,能否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做好配套服务。”于洪区副区长郭忠孝告诉记者,“‘在酒桌上增进情感’是虚的,关键要依法依规办事、真心实意服务。考察要精心安排,企业家想找哪个部门了解情况和政策,想去哪里实地察看,我们随时安排,把优势讲充分,不足也不要回避。最后,要把承诺落到合同里,白纸黑字。”
最近三年,于洪区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已经吸引外来投资300多亿元。“目前的招商工作正逐步与国际接轨,项目谈判注重法治、专业、服务,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得到了企业家的认可,招商也自然水到渠成。”郭忠孝说。
招商更重软环境
“相信‘招好商必在酒桌’的,肯定要吃亏!”一位县委书记坦言,“为了请人家来,需要表达我们的诚意。喝酒可能对招商引资起点作用,但方方面面的工作还要做细做实,招来的项目要保证质量。”
沈阳某大型商场的负责人在一个县投资,因为县领导更换,之前得到的承诺不算数了,项目无法推动。“相比各种宴请,各种优惠条件,我更希望有一个给人稳定预期的、良好的营商环境。”该负责人说。
2016年4月,辽宁省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2月,东北首个优化营商环境的省级地方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以省级立法的形式加强软环境建设。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辽宁省各类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同比增长10%,全省外商直接投资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
辽宁某公司被某市政府拖欠工程款1亿多元,“我们已经要了3年多,每次跑过去领导不是开会就是出差。”企业负责人非常无奈。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开展后不久,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就主动给企业送来了政府还款承诺书,并明确了还款时限。
“咱们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政府答应限时整改,每项都接受各方监督,一件一件彻底解决,这次是动真格了。”沈阳某企业的高层卢某高兴地说。这家企业因涉及跨区迁移,变更登记被搁置了两年多,而在这次整治行动中,10个工作日就“办得妥妥的”。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刘洪超
原标题:要让企业留得住 不拼酒来拼服务(干部状态新观察 “禁酒令”升级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