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贾丽娟 每经编辑 张海妮
每经记者 贾丽娟 每经编辑 张海妮
虽然不是所有的员工持股计划都赚钱,但2016年的数据显示,如果排除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的个股的表现仍相对较好。在满足特定条件后,员工持股计划标的仍然值得关注,甚至有“翻身”的机会。
维度一:设立时点很重要
员工持股计划最终是否赚钱,与买入的时间段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信达证券研报曾坦言,如果是在2015年A股大跌前买入的员工持股计划标的,由于完成购买时价位较高,股价不易回到成本线以上,不建议对其布局。
财富证券总结了2016年以来的员工持股计划,在不同购买时点的相对收益情况:在2015年12月31日买入发布过员工持股计划预案的标的,“买入价格位置为相对预案公告日‘跌20%以上’的标的最优,买入价格为相对预案公告日‘跌10%~20%’的标的为次优。”如果按照数据看,在员工持股计划预案发布后“抄底”,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行业看,据光大证券统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是电子元器件、医药和机械,而餐饮旅游、煤炭和银行则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数量最少的三个行业。
维度二:大股东态度是关键
一旦员工持股计划亏损,那么不仅达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受挫。因此,不少员工持股计划都祭出了“大股东兜底”的大招。
事实上,大股东的态度相当重要。光大证券的数据分析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价效应越强。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按照0~25%、25%~40%及40%以上分类,会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于40%的,在员工持股计划预案公告日后的超额收益远高于另外两组。光大证券表示,很可能是由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较强,进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能力也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混改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员工持股计划恰是国企混改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数据看,广泛被看好的国企改革员工持股,并不一定能获得超额收益。光大证券分析了地方国企与央企发布的68个员工持股计划预案,其中认购非公开发行类型的案例达55个。在这55个案例中,国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虽然有绝对收益,但相对收益没有更显著。与民企相比,其短期超额收益不如民企,超额收益胜率也并没有优势。
维度三:良好业绩是支撑
一般来说,敢于发布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对于自身的业绩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财富证券研报显示,从2016年发布员工持股计划预案的标的的财务状况来看,最近3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速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19.45%、14.26%,显著高于A股平均值13.93%和中位值8.72%;最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36.57%、21.57%,显著高于A股平均值-10.42%和中位值7.25%。
如果已经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且业绩良好的个股,股价倒挂仍然严重,那么这种情况值得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今年二季度以来,共有11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并进入锁定期,分别为凯迪生态、八菱科技、兆新股份、乾照光电、隆鑫通用、榕基软件、康力电梯、泰格医药、克明面业、刚泰控股和双杰电气。而从今年一季报披露的情况来看,不少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且增幅不小。
比如乾照光电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157.30万元,同比增长7598.90%;榕基软件实现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66.43%。
传统行业也有表现不错的个股。比如凯迪生态一季度净利润过亿元,同比增长11.28%,而电力行业利润普遍下滑;康力电梯一季度盈利1.22亿元,同比增长30.5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