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肖鴻月
券商转型,是时代洪流中一股激荡的大潮。一个个券商人是大潮中的水珠,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点滴融入其中,一路奔流向前。
——题记
都说70、80和90三个年代,拥有多样且差异化的视野。已过而立之年的券商,“金融民工们”都在忙碌地讨着自己的小生活。
端起咖啡,坐在角落里,闲聊他们的生活片段,你会发现生活场景不同,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忧虑和哀愁。
70后:入行二十年最焦灼的时代
R先生,70后,任职于北京某大型券商总部,入行二十年,目前为中层。
他温文尔雅,典型的金融精英。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9年“5·19”行情,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2006~2007年“股改”催生的大行情,2015年大跌,二十年的每一个牛熊轮回,他都在。
“三十岁的人,是而立之年,正有许多的憧憬。但对于三十岁的券商行业,则是遭遇了中年危机。”
前面三十年,券商光是靠经纪业务、牌照,就可以活得很好。虽然有牛市熊市,也有少数亏损的年头,但资产证券化大发展的时代,券商平均利润率是高于其他行业。
但如今,靠经纪业务“输血”难以为继。这几年,每一家券商都在说改革,都在摸索着前进,也都在参考海外市场的经验。然而监管环境趋严,许多事情想做,又有不少限制。
券商,就像是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人,过去有着很好的积累。但时代不断在变化,四十岁若是不跟上时代,那么就早早被淘汰。若想要跟着时代,不但要有大局观,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这是我入行二十年来,压力最大的时候,必须要学习很多新知识。转型,让我不会早早进入退休模式。”
80后:现在不变或以后没时间变
L先生,80后,在北京某券商互联网金融部任职。
他曾在媒体混迹八年,2015年中大跌前,偶然的机遇来到券商。多年相对自由的环境,让他的西装穿在身上仍透出休闲味。
作为刚入行便遭遇大跌的人,他说,“那种哀鸿遍野的感觉,终生难忘;但大跌,同时也是券商行业大刀阔斧改革的一个契机。”
过去券商曾经是经纪业务为天。有最低佣金线,基本就有一个护城河。但是现在,他看到的,是每个部门都在改革。营业部在改,投行在改,资管在改。每个人都怀着希望,每个人也感到焦灼。
他在的互联网金融部,算是最紧跟时代潮流。但正如摩尔定律一样,在这个部门越久,感受到的变化和压力越大。每个券商都在搞互联网金融,很多业务也雷同,必须要创新、求变。现在不变,或者今后,也没有太多时间给你变。
每家券商都知道,行业正处在重大变革时期。海外券商早已告别了同质化竞争,每家各有特色;而现在国内券商还在处于大体同质化时代。现在券商业务链条日趋多元化,这是未来形成特色券商的基础。但行业格局如何演变?“至少如我所知,大部分人的心中,现在不可能有定论。”
“我还在负责公司微信公众号运营,这也是和以往年代不同的品宣方式。如果连续出现两次头条点击没到10万+,我半夜就会醒过来琢磨,下次到底要怎么做。”
行业转型中,每家公司的战略大方向会因此改变,而每个人工作的细节,也会因此出现变化。“我现在三十出头,正是最好的年纪。我希望能够见证这个行业的变化,这种经历我相信会是人生财富。”
90后:转型第一线压力最大
Z小姐,90后,供职于某券商营业部。
她从一所财经大学金融系本科毕业三年,青春活力中还带有一丝校园气。作为职场和券商行业真正的新人,她进入行业中就遭遇了改革压力。
“这两年,营业部转型压力很大,对于新进入员工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坚持是非常困难的事。”
这是非常现实的。现在佣金已经很低,做财富管理是每个券商发展的方向。无论是新增开户,还是理财产品销售,包括新业务的推广等,上面的任务都非常重。新人由于没有人脉资源积累,完成任务更加困难。
经纪业务是一个面向客户的窗口,转型之下,首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要自己专业知识过硬,才能在客户那里有说服力。
“现在和我毕业后进券商的许多伙伴,都已经跳槽或者转行。因为碰到熊市和转型两大因素夹击,收入根本是勉强糊口。就我而言,如果没有经历一次牛熊周期,就离开证券行业,会是一种遗憾。我也很想看到,券商的未来到底将是什么样子。所以我选择坚持,但是我还自己在淘宝上做了点生意,否则的话,在大城市很难生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