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自2012年11月首家基金子公司成立之后,整个行业业务范围触及基金、信托和券商所能及的各个领域,野蛮生长三年后,基金子公司风险问题频出,遭遇史上最严监管。
自监管新规2016年12月15日起实施后,多数基金子公司生存面临困境,甚至有倒闭之嫌。新规实施将满半年,银行系或大型基金子公司获得股东增资,而更多的基金子公司命运将是未知数。
基金子公司度18个月风险过渡期
2016年12月15日,《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子公司规定》)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风控指标规定》)开始实施。史上最严监管来袭,多数基金子公司业务停滞,人员动荡,裁员、劝退处在特殊时期的员工。
以通道业务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子公司业务量急剧萎缩,人员加速流失,“子公司90%的人都想走。”北京一小型公募的子公司员工告诉记者。新规实施近半年,记者也在朋友圈频频看到基金子公司从业人员的离职消息。除了主动离职,部分基金子公司春节后还开起裁员模式,曾经资产管理规模冲进前十的基金子公司一部门团队年初有15人,到端午节前只剩五人。
业务问题、人员问题成基金子公司的紧箍咒,资金则是基金子公司的续命丸。如果没有新资金注入,继续吃存量业务将面临倒闭之忧,一基金子公司业务负责人表示,“子公司是影子银行体系,杠杆的制造者之一,如果继续深入降杠杆,倒下是必然的,本来就是被动转型,现在环境又这么差,太难了。”
转型难,创新更难,股东增资成基金子公司的救命稻草。
6家基金子公司半年内完成注册资本增资
通过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者发现79家基金子公司中有14家公司变更过注册资本,有8家公司在新规征求意见之前(2016年8月)完成注册资本的增资。鹏华资产在规定出台之前完成增资,两项规定出台后的半年时间内,有5家基金子公司完成注册资本增资,分别是兴全睿众、富国资产、华夏资本、工银瑞信投资、建信资本。银行系股东最大方,建信资本被增资10亿,工银瑞信投资被增资11亿8000万人民币,注册资本高达12亿,成为注册资本最多的基金子公司。
没有实力股东的中小型公募的子公司则命运多舛,苟延残喘至倒闭或被股权转让?记者了解到,部分子公司在努力与股东沟通,据北京一小型公募市场人员介绍,该公司考虑对子公司增资,“希望股东和内部人员持股解决增资的问题,原则上不太想引入其他机构。”
有些基金子公司相对幸运些,已获得股东增资表态肯定,而还在跟股东沟通的基金子公司员工却没有信心,“母公司之前几次表态肯定增资,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再有变化。”北京一中型公募子公司的业务负责人表示。
《风控指标规定》第十条规定,专户子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人民币,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 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负债的20%。对不符合净资本要求的子公司,监管层给予18个月的过渡期。自新规施行后第12个月,基金子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的比例应不低于50%,第18个月不低于100%。哪些当前未获增资的子公司将获得股东爸爸的爱?2017年12月底将是个时间点,倒与不倒,年底将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