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喜威
每经记者 张喜威 每经编辑 姚祥云
近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一事引发广泛关注。专家认为,穆迪的观点存在对中国经济明显的误读和误判,评级结果存在偏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5月26日,新兴国际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决定维持中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AA+和AAA,评级展望为稳定。大公认为,中国正在稳步推进结构性改革,经济下行风险可控,中央和各级政府债务负担虽有上升,但仍将处于合理区间,政府具有很强的本、外币偿债能力。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此前就表示,此次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其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整体而言,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带来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
据新华社报道,穆迪提出调降评级主要有三个理由,即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地方债及企业债将增加政府或有债务。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2018年中国政府直接债务将达到GDP的40%,2020年将达到45%。对此,财政部回应称,总体上看,新预算法实施后,我国逐步依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规范的举债融资机制,政府债务规模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2018~2020年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与2016年相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近日,大公评级主管Tony Tang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就曾表示,穆迪周三决定将中国的信用评级从Aa3下调至A1,其选择的时机可疑。
Tony Tang表示,人们认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过去几年的政策措施确实控制住了债务。过去六个月,所有的经济数据均有企稳向好迹象,中国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以及财政状况符合甚至好于其他许多经济体。
大公在5月26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一、中期内,中国政府稳中求进、推进结构性改革将有助于逐步化解发展瓶颈,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银行体系资产质量风险可控,资产泡沫将得到一定遏制,信用环境整体稳健;三、短期经济继续减速企稳,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且持续深化,经济增长将在中长期保持较高动能;四、短期内各级政府财政赤字虽有上升但增幅可控,中期内中国政府债务负担仍将处于合理区间;五、中国外债规模极小,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外汇资产规模较大及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将保障极强的外币偿债能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